喜得陈夏木书

岂是盗名字小山,书来短发及秋删。

遐心匪卷流黄席,我面有如古玉颜。

七尺平分天地辱,五常不理剑冠顽。

佩瑱阿谷犹吾党,泽畔先询屈子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此诗《喜得陈夏木书》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诗句表达对友人书信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岂是盗名字小山”以反问形式开篇,暗示并非因名利而结交,而是基于深厚友谊。接着“书来短发及秋删”描绘了收到书信后,诗人剪去短发以示庆祝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遐心匪卷流黄席,我面有如古玉颜”两句,诗人以“遐心”自喻,表示自己的心灵不受世俗束缚,如同不卷起的黄席般自由;同时,通过“我面有如古玉颜”描绘自己容颜如古玉般温润,既表达了对自身品格的自豪,也暗含着对友情的珍惜和尊重。

“七尺平分天地辱,五常不理剑冠顽”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准则的思考。七尺之躯,代表人的存在,面对天地间的荣辱,诗人认为不应被外在的荣辱所左右,应坚守内在的道德准则。“五常不理剑冠顽”中的“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基本的道德规范,诗人强调不应让外在的物质或形式(如剑冠)影响内心的道德判断。

最后,“佩瑱阿谷犹吾党,泽畔先询屈子蕳”两句,诗人以古代贤士屈原为榜样,表达自己与友人共同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决心。佩瑱阿谷象征着与友人志同道合,泽畔询问屈子蕳则表明了对历史先贤的敬仰,以及对未来行动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我品格的坚守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291)

谢元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得吴伯愚书

灶北墙东事亦宜,客心赋与寒松知。

难成鸠隼题为凤,不及龙鱼詈作螭。

四表英贤嗟落落,满天风雨错离离。

共分岐海相潮汐,淮泲烟青仅一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其一)

执袪似不为分风,此去犹行羹颊中。

天外灵根孤冉闵,小山德树秀林通。

为除鬼面存书骨,试释蛇魂允角弓。

剩有石仓三百卷,嵯峨吾道米云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其二)

兵饮石言亦世情,异人无事怵孤行。

由来煮鹤宜才火,孰见和梅不沸羹。

天缺只多君友隙,陆沉更筑孟颜坑。

共分龙体我为尾,何犹误人邴管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其三)

廿馀心许似花然,洙水西山数圣贤。

自借赭鞭敲暮气,勿从媚蝶学翩翾。

无才不足逐仙隐,抵鹊何须以美蠙。

生面每为书史蔀,蒙头孳纽几千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