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其二)

兵饮石言亦世情,异人无事怵孤行。

由来煮鹤宜才火,孰见和梅不沸羹。

天缺只多君友隙,陆沉更筑孟颜坑。

共分龙体我为尾,何犹误人邴管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兵饮石言亦世情”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展现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接下来,“异人无事怵孤行”一句,通过描绘一个不同寻常之人的孤独行动,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由来煮鹤宜才火,孰见和梅不沸羹。”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煮鹤”与“和梅”分别比作对待人才与事物的不同态度,前者象征着对人才的忽视与浪费,后者则强调了和谐与融合的重要性。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中人才被忽视以及事物间缺乏和谐的忧虑。

“天缺只多君友隙,陆沉更筑孟颜坑。”这两句继续探讨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的问题,暗示在社会的某些层面,存在着沟通与理解的缺口,以及对某些价值观念的忽视或误解。通过“天缺”与“陆沉”的隐喻,诗人表达了对社会整体进步的期待,同时也对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了反思。

最后,“共分龙体我为尾,何犹误人邴管名。”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收束全诗,将个人置于社会大背景之下,强调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同时也提出了对个人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警醒。通过“龙体”与“邴管名”的对比,诗人提醒人们,即使在集体中扮演次要角色,也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因此应当谨慎行事,避免误人歧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关系以及个人责任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291)

谢元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其三)

廿馀心许似花然,洙水西山数圣贤。

自借赭鞭敲暮气,勿从媚蝶学翩翾。

无才不足逐仙隐,抵鹊何须以美蠙。

生面每为书史蔀,蒙头孳纽几千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其四)

去后霜烟色色殊,行藏偶尔谷于菟。

青山作侣夫何阒,白石同人亦不孤。

禁虎谅应冯禹步,执魌还用进桃都。

故园自有馀兰畹,斗世战身似我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其一)

天寒海水不相知,短世无劳折剑炊。

地下眉山称小友,人间望蔡失鹰师。

衿巾肃穆临千仞,梅棘孤青秀一枝。

从古词流匪有命,汨罗江上莫投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其二)

尺寸量天天曰瞢,苦僧迁客一生中。

遂从决脰师王蠋,宁事焚膏叹陆通。

何处墓门无盍旦,谁为孝子有弹弓。

鳄溪鬼影蛟鱼吊,韩伯由兹不送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