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人法俱名执,悟理讵劳诠。

中流仍被溺,谁论在两边。

有无如取一,即被汗心田。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翻译

过河需要竹筏,到了岸边就不必船。
人的行为和法则都被称为执着,理解真理何需过多解释。
即使在河流中央,人们依然可能沉溺,哪还管它是在两岸之中。
有与无如同取舍一样,一旦过于追求,就会内心焦虑。

注释

渡河:过河。
筏:竹筏。
岸:岸边。
船:船只。
人法:人的行为和法则。
俱:都。
名执:被称为执着。
悟理:理解真理。
劳诠:过多解释。
中流:河流中央。
仍:仍然。
被溺:沉溺。
谁论:哪还管。
有无:有与无。
取一:取舍一样。
汗心田:内心焦虑。

鉴赏

这首诗蕴含深刻的禅理,是在探讨修行与悟道的过程。"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象征着初学者需要依靠教法如同过河时需借助筏子,但当达到彼岸,即悟道之时,便无需外在工具。这两句点明了修行与悟道的关系。

"人法俱名执,悟理讴劳诠"则表达了对世间法和佛法都持有执着的心态是不必要的,当真正悟到了道理,才知道原来不需要过多言说。

"中流仍被溺,谁论在两边"此句寓意深远,警示我们即使在修行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被外界诱惑所迷惑,失去方向。这里的“两边”可能指的是对立面的执着,如善恶、有无等。

"有无如取一,即被汗心田"此句揭示了禅者的修为之境界——超越世间的有无观念,当达到这种境界时,便能领悟到一切皆是空相,故即使面对“有”和“无”,也如同一指向真理的心田,不再被世俗纷扰所困。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禅宗对于修行、悟道及心性认知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

双林大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露桑麻清夜话,晴明花柳少年心。

形式: 押[侵]韵

厅壁山水

涧边芳草连天碧,山下锦涛无丈尺。

莺稀燕少蝶未知,蜜意寻芳与谁惜。

我有春情方似织,万绪千头难求觅。

富贵荣华不早来,眼前光景空抛掷。

形式: 古风

豫章逢故人歌

乐天尝日浔阳渚,舟中曾遇商人妇。

坐间因感琵琶声,为托微词写深诉。

因重佳人难再得,故言何必曾相识。

今日相逢相识人,青衫拭泪应无极。

我因从官临川去,豫章城下风帆驻。

续有翩翩画舸来,斜阳共系垂杨树。

绿窗相近未多时,红帘半动闻私语。

认得舟中是故人,从人来自韶阳路。

柔情脉脉不得通,馀香冉冉时闻度。

借问舟中是谁氏,长自庐江佳丽地。

苏姓从来字小卿,桃叶桃根皆姊妹。

十岁清歌已遏云,十一朱颜妒桃李。

十二能描新月眉,十三解绾乌云髻。

乱花溪上偶相逢,一托深心许为婿。

翠鬟曾剪系平生,暗断金钗为盟誓。

无何官难两相忘,因兹流落来天际。

扬州一梦今何处,风月心情向谁诉。

算来争似不相逢,空感当时无限事。

昔日风光曾作主,今日风光如蓦路。

肠断江头夜不眠,风帆明日东西去。

形式: 古风

人月圆

碧纱低映秦娥面,咫尺暗香浓。

瑶池春晚,长天共恨,烟锁芙蓉。

夭桃再赏,流莺声巧,不待春工。

樽前潜想,樱桃破处,得似香红。

形式: 词牌: 人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