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花发几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三十年来寻找剑客的经历,以及他在见到桃花后的内心变化。"寻剑客"通常象征着对英雄或理想境界的追求,"几逢花发几抽枝"则表现出这种追求中的不易和偶尔的机遇。然而,在见到桃花后,诗人似乎有了新的领悟,对于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流变不再怀疑。
桃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生命的美丽和脆弱,同时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这也许是诗人对于人生、对待世事的一种感悟,表达了他对于生活更加从容和接受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转变和成长,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不详
生卒年不详。禅宗僧侣,约生活于晚唐。嗣沩山灵祐。因居福州灵云院,世称灵云和尚。《祖堂集》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皆有传。上二书录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为有岁寒堪赠远,玉阶行处愿提携。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箧中遗草是琅玕,对此空令洒泪看。
三径尚馀行迹在,数萤犹是映书残。
晨光不借泉门晓,暝色唯添陇树寒。
欲问皇天天更远,有才无命说应难。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
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