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寄王员外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请问那山谷中的兰花与桂花,空旷的山中它们又是怎样呢?
它们的芬芳终究会被人们欣赏,但又有谁会来采摘它们呢?
它们渴望被安置在庭阶附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雨露恩泽。
如果搬家能够找到合适的地方,我愿意永远与这些珍贵的植物为邻。

注释

为问:请问,引申为探问、思考。
幽兰桂:幽谷中的兰花和桂花,代表高洁的品质。
空山:空旷的山林,形容环境清幽偏远。
芬芳:香气,比喻美德或才华。
有分:注定,应有的命运。
采折:采摘,比喻受到赏识或任用。
更谁过:还有谁会来,表示很少有人关注。
望在:期望处于。
轩阶:宫室的台阶,代指高贵或显要的位置。
恩沾:受到恩惠滋润。
雨露多:比喻受到的关怀和照顾多。
移居:搬家,迁移住处。
傥得地: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长愿:长久的愿望。
接琼柯:与美好的树木相邻,比喻与高尚的人交往或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琼柯'指珍贵的树木枝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护国所作,名为《山中寄王员外》。诗中的意境十分幽深,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 这两句诗开篇便设置了一个神秘的场景,诗人在询问那隐秘的兰花和桂树,在这空旷的山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里的“空山”不仅指物理上的无人,更有精神上的寂静与超然。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和敬畏。他认为每一样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使是芬芳的花朵,也不应轻易采摘,因为这可能会打扰到某种平衡。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这两句转而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激。在高耸的轩阶旁,他能感到朋友的恩泽如同雨露般丰厚,这里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谊。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祝愿。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定居,并且能一直保持着与朋友之间那份纯洁高雅的情意,就像接续珍贵的琼柯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2)

护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伤蔡处士

箧中遗草是琅玕,对此空令洒泪看。

三径尚馀行迹在,数萤犹是映书残。

晨光不借泉门晓,暝色唯添陇树寒。

欲问皇天天更远,有才无命说应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许州郑使君孩子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

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访云母山僧

森然古岩里,净行一番僧。

松下滤寒水,佛前挑夜灯。

莲花国土异,贝叶梵书能。

想到空王境,无心问爱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别盛安

情人取次几淹留,别后南州与北州。

月色为怜今夜客,砧声那似去年秋。

欲除豺虎论三略,莫对云山咏四愁。

亲故相逢且借问,古来无种是王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