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护国所作,名为《山中寄王员外》。诗中的意境十分幽深,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 这两句诗开篇便设置了一个神秘的场景,诗人在询问那隐秘的兰花和桂树,在这空旷的山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里的“空山”不仅指物理上的无人,更有精神上的寂静与超然。
“芬芳终有分,采折更谁过。”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和敬畏。他认为每一样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使是芬芳的花朵,也不应轻易采摘,因为这可能会打扰到某种平衡。
“望在轩阶近,恩沾雨露多。” 这两句转而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激。在高耸的轩阶旁,他能感到朋友的恩泽如同雨露般丰厚,这里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谊。
“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祝愿。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定居,并且能一直保持着与朋友之间那份纯洁高雅的情意,就像接续珍贵的琼柯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不详
箧中遗草是琅玕,对此空令洒泪看。
三径尚馀行迹在,数萤犹是映书残。
晨光不借泉门晓,暝色唯添陇树寒。
欲问皇天天更远,有才无命说应难。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
抱来芳树下,时引凤雏声。
森然古岩里,净行一番僧。
松下滤寒水,佛前挑夜灯。
莲花国土异,贝叶梵书能。
想到空王境,无心问爱憎。
情人取次几淹留,别后南州与北州。
月色为怜今夜客,砧声那似去年秋。
欲除豺虎论三略,莫对云山咏四愁。
亲故相逢且借问,古来无种是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