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集仙台

地荒无处可追游,赖有兹山景颇幽。

远水一隅横雪练,乔松千丈舞云虬。

飘飖霞想生来避,胶扰尘心老更休。

不向是中观月去,城中那可度中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大地荒芜无处游玩,幸好有这座山景致幽深。
远处的水面像横着的白练,高大的松树在云雾中如龙飞舞。
飘渺的彩霞仿佛是为了我而生,让我逃离尘世的纷扰。
不再去那里赏月,若不在山中度过中秋,城市中怎能体验到那份宁静?

注释

地荒:荒芜的土地。
兹山:这座山。
景颇幽:景色非常幽静。
远水:远处的水面。
雪练:洁白如练的水面。
乔松:高大的松树。
云虬:像云一样缭绕的松枝。
飘飖:飘渺。
霞想:彩霞的遐想。
胶扰:纷扰。
尘心:世俗的心。
是中:这里。
观月:赏月。
城中:城市中。
度中秋:度过中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游子登山的意境,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开篇“地荒无处可追游”表现了诗人面对广阔而荒凉的大地,没有固定的目标和方向,只能随心所欲地漫游。"赖有兹山景颇幽"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眼前这片山景的依赖和喜爱,这里给予他一份宁静与安慰。

接着,"远水一隅横雪练"写出了远处的流水如同白雪一般清澈,"乔松千丈舞云虬"则形象地描绘了松树高大而扭曲,与天上的云彩相呼应,宛若龙蛇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更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飘飖霞想生来避"表明诗人似乎有着逃避现实世界的愿望,想要在这片山水间找到一份宁静和安逸。"胶扰尘心老更休"则透露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那些世俗纷争的心也渐渐放下了。

最后,“不向是中观月去”诗人选择了一个特定的时刻——中秋,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致。而“城中那可度中秋”则是在问,如果不是在这样的自然之中,又怎能真正体会到中秋的美妙?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崇尚和逃离尘世的愿望,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秋风

策策惊飙战素秋,梦回衾幔亦飕飗。

不传鸿雁秦关信,可柰蘋蘅楚客愁。

作赋未须悲落木,挂帆方喜助归舟。

何须更借抟扶便,自是层霄九万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声

林居多解识秋声,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蛬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不言杨柳最堪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暖

秋暖浑如水上春,意行幽径散衣巾。

海棠突过色尤好,荷叶打空芽更新。

焉得便遭田父饮,不须真现宰官身。

今朝涉趣初悬榜,争睹何妨走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种蜡梅喜成时欲暂往梁溪

出得荆扉喜欲颠,园夫撑到蜡梅船。

包封山土根微脱,束缚溪藤叶尚鲜。

搬处侧从新径里,种时围向旧台边。

叮咛等待吾归看,切莫开花小至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