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策策惊飙战素秋,梦回衾幔亦飕飗。

不传鸿雁秦关信,可柰蘋蘅楚客愁。

作赋未须悲落木,挂帆方喜助归舟。

何须更借抟扶便,自是层霄九万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猛烈的秋风在狂舞,即使在梦中,被子也被吹得冷飕飕。
无法传递鸿雁越过秦关带来的消息,楚地的游子只能独自承受愁苦。
不必因落叶而感伤,因为扬帆恰好能推动归乡的船。
无需借助外力飞翔,我自然能在高高的云霄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九万里。

注释

策策:形容风声。
素秋:秋天。
飕飗:形容风声凄厉。
鸿雁:传递书信的鸟。
秦关:古代边关,这里指远方。
蘋蘅:水中植物,象征离别和愁苦。
楚客:流落在外的楚地人。
落木:秋天飘落的树叶,常用来象征衰败或离别。
挂帆:扬帆出航。
归舟:回家的船只。
抟扶:托起、扶持。
层霄:高高的云霄。
九万:极言数量多,象征无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策策惊飙战素秋"中,"策策"形容秋风的劲疾声响,"惊飙"则强调了秋风的猛烈程度,"战素秋"用战争来比喻秋风对自然界的冲击,显示出秋天气候的干冷和肃杀。

接下来的"梦回衾幔亦飕飗"表达了一种依然能感受到秋风威力的梦境状态,即便是在温暖的被窝中,也无法逃脱秋意的萦绕,这里的"梦回"增添了诗句的抒情色彩。

"不传鸿雁秦关信"中的"鸿雁"指的是大雁,古人常以鸿雁为信物,传递消息,但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隔绝和无奈,秋风似乎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可柰蘋蘅楚客愁"中,"柰"是一种植物,"蘋蘅"则是水生的草本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作为楚地的旅客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忧伤。

"作赋未须悲落木"一句,"作赋"意味着写诗,"悲落木"则是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一种景象。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使面对自然界的凋敝,也不必感到悲伤,因为这正是生命轮回的一部分。

"挂帆方喜助归舟"中,"挂帆"意味着扬起船帆,"方喜"则表示一种及时的欢喜。这里诗人似乎在期待着某种改变和新的开始,用秋风来比喻推动自己前进。

最后一句"何须更借抟扶便,自是层霄九万游"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然开朗。"何须更借"意味着不需要再去寻找外在的依靠,而"抟扶"则是一种攀援之意。"层霄九万游"形容诗人心灵已经达到一种高远和自由的境界,仿佛可以无拘无束地在广阔天地间遨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风这一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以及面对这种变化时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秋声

林居多解识秋声,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蛬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不言杨柳最堪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暖

秋暖浑如水上春,意行幽径散衣巾。

海棠突过色尤好,荷叶打空芽更新。

焉得便遭田父饮,不须真现宰官身。

今朝涉趣初悬榜,争睹何妨走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种蜡梅喜成时欲暂往梁溪

出得荆扉喜欲颠,园夫撑到蜡梅船。

包封山土根微脱,束缚溪藤叶尚鲜。

搬处侧从新径里,种时围向旧台边。

叮咛等待吾归看,切莫开花小至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叶正则秘郎参议湖北帅幕

桂隐无期报,朝贤去却知。

累年艰特荐,一事必忧时。

盛世未应尔,重来犹可为。

相过非为数,公论合勤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