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口观海

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

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

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

山影乍浮沈,潮波忽来往。

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

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

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

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

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江水浩渺无边,靠近大海更加宽广。
过去混沌初开,融汇成众多江河的汪洋。
地势难以辨识,天空波光粼粼摇曳。
东南方向延绵万里,极目远望一片空旷。
山影时隐时现,潮汐起伏不定。
孤舟或许难觅,但桨歌声仍能想象。
日落时分大风起,旅人内心动荡不安。
江边晚霞未尽,潭中月儿已升起。
树林岛屿曲折蜿蜒,水边亭台时而俯仰。
年终之时寻访仙境,真正的游历不在外界的赞誉。

注释

汤汤:形容水流盛大。
弥:更加。
胚浑凝:指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
泱:形容水深广。
端倪:事物的头绪、轮廓。
灒滉漾:形容水面动荡。
际:边缘。
邅回:曲折、回环。
亭皋:水边的亭子。
岁晏:年终、岁末。
蓬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真游:真实的游历,而非虚幻的。
外奖:外界的赞誉或认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海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表达。开篇“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两句,勾勒出浩瀚长江汇入大海的宏伟画面,水势奔腾,气势磅磅。接下来的“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则是对远古地理变迁的一种想象,表达了时间流转与自然演变的哲思。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两句,通过对比的地形与天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眼中的世界似乎已经超越了现实的束缚,达到了一个更为玄远和自由的精神状态。

“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则是对视野中广阔景色的描绘,这里的“无象”意味着诗人所见之物已经超出了常人的认知范围,达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紧接着的“山影乍浮沈,潮波忽来往”两句,捕捉了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景象,山影在水面上漂浮不定,潮汐则是在时光流转中不断变化。

“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来去船只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慨。尽管有时看不见船帆,但在心中却仍然保留着对远行者的歌声的回忆,这反映出一种对于旅途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长风吹起,游子心中的孤独感和内心的波动。这种情感的抒发,是诗人旅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体验。

“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两句,则是对黄昏时分自然景象的描绘。在这里,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宁静的画面。最后,“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和“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对于旅行本身是一种精神追求而非功利目标的理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长江口与海洋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邃,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对于自然美、哲思和个人情感表达的追求。

收录诗词(12)

薛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去郡斋书怀

肃徒辞汝颖,怀古独悽然。

尚想文王化,犹思巢父贤。

时移多谗巧,大道竟谁传。

况是疾风起,悠悠旌旆悬。

征鸟无返翼,归流不停川。

已经霜雪下,乃验松柏坚。

回首望城邑,迢迢间云烟。

志士不伤物,小人皆自妍。

感时惟责己,在道非怨天。

从此适乐土,东归知几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怀哉行

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

良工不我顾,有用宁自媒。

怀策望君门,岁晏空迟回。

秦城多车马,日夕飞尘埃。

伐鼓千门启,鸣珂双阙来。

我闻雷雨施,天泽罔不该。

何意斯人徒,弃之如死灰。

主好臣必效,时禁权不开。

俗流实骄矜,得志轻草莱。

文王赖多士,汉帝资群才。

一言并拜相,片善咸居台。

夫君何不遇,为泣黄金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泊震泽口

日落草木阴,舟徒泊江汜。

苍茫万象开,合沓闻风水。

洄沿值渔翁,䆗窱逢樵子。

云开天宇静,月明照万里。

早雁湖上飞,晨钟海边起。

独坐嗟远游,登岸望孤洲。

零落星欲尽,朣胧气渐收。

行藏空自秉,智识仍未周。

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

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

形式: 古风

登秦望山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

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遰交通。

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

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