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巢松

茆斋夜午鸣恶恶,云堕风翻松子落。

晓看青林已白头,一片澄湖度山幕。

缟衣道士爱松声,却架松枝伴月明。

何事沧浪閒濯足,将雏夜夜松头宿。

饥不食,泥中稻,渴不饮,石上泉。

延颈伫翼向青天,摇纨曳素凌苍烟。

君不见孟浩然,幅巾著雪翠微巅。

又不见陶潜九月九,远树深篱人送酒。

汝濆鸠雀旧有诗,海上鵁鶄人未知。

儿童慎勿取雏去,白尽离人双鬓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白鹭在松树上筑巢的生动场景,充满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之美。首句“茆斋夜午鸣恶恶”以清晨的鸟鸣开始,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云堕风翻松子落”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云彩落下,风吹动松树,松子随之飘落,展现出自然界的力量与韵律。

“晓看青林已白头,一片澄湖度山幕”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清晨时分,青葱的树林已经呈现出岁月的痕迹,而远处的湖面与山峦相接,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缟衣道士爱松声,却架松枝伴月明”这一句巧妙地引入了道士的形象,他喜爱松林中的声音,选择与月光下的松枝为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情感层次,增添了神秘与超脱的意味。

“何事沧浪閒濯足,将雏夜夜松头宿”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白鹭在松树上筑巢、养育幼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后半部分“饥不食,泥中稻,渴不饮,石上泉”描绘了白鹭的生活习性,强调它们的纯净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接着,“延颈伫翼向青天,摇纨曳素凌苍烟”则通过白鹭的动作和姿态,展现了其自由飞翔的壮丽景象,以及与天空的亲密接触。

最后,“君不见孟浩然,幅巾著雪翠微巅。又不见陶潜九月九,远树深篱人送酒”引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白鹭栖息于松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美好,同时也融入了对古代文人生活态度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

收录诗词(5)

袁世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酌花下

一春日日同花醉,醉即抛琴伴花睡,花气朝来沾酒腻。

花底常教挂酒瓢,花残怕似红颜凋,春愁无酒若为浇。

西园有酒花如绮,东邻不醉花光死,谁分春花逐流水。

形式: 古风

答郑蓬洲道士

真真石室仙人子,綵凤花笺三尺纸。

千里相闻日月间,十年频寄风波里。

闻师铸鼎碧山头,飞桥走问十沧洲。

黄芽白雪照岩岫,好住春光待远游。

形式: 古风

夜泊黄石岐闻笛寄内

无诸城外江流急,夜向澄江发清笛。

横江石貌旧嶙峋,度海风声况憀慄。

月中岛树映江明,笛里关山并海平。

醉向扁舟听不得,不知梦到几回情。

形式: 古风

与王忘机饮观音阁时忘机将访友楚中

三日不对客,五日不登山。

摊书纵过千馀卷,眉颖心灵了不关。

莫嫌欹峭一痕石,百顷澄光娇软碧。

雨天胧胧七点峰,烟霄翠滴寒楼脊。

如渑之酒力不经,谈锋戛戛当坚城。

未知鹿角中宵折,已觉鸿毛万事轻。

君向鸡群寻野鹤,余亦人中称寂寞。

逢君如斯恨其晚,出峡恐君亦思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