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匠监以秘阁知赣州

西南间气忠献公,一生心事天与通。

才高志广无处著,独倚衡疑望关洛。

九州风露方漫漫,卷回残梦归馀干。

惟将一念遗孙子,长与世间立人纪。

宣公端明今在无,我生不识惭非夫。

宁知中岁遇行甫,历历典刑犹父祖。

试从微处觇经纶,中边玉洁无纤尘。

大河滔滔恣群饮,逡巡独惜障泥锦。

晓庭戒仗喑无声,掣缨振鬣时时鸣。

京师邸吏自相语,张公立朝我良苦。

不知书疏何所言,每一论奏人争传。

好名之人能逊国,而于豆羹见词色。

反覆耐看不可瑕,此事无素能然邪。

我从同朝一千日,见公造次皆是物。

寄声为贺赣州民,朝廷为汝辍争臣。

却须更问萧太傅,中朝外郡谁当虑。

形式: 古风

翻译

怀念西南忠献公,他的心事上天都知晓。
才情出众,胸怀壮志,却无处施展,独自倚着衡山,遥望关洛之地。
九州风雨正浩渺,残梦被风吹回余干县。
只将一心向子传承,永立世间公正之道。
宣公端正品性如今何处?我不曾认识这样的人,心中无愧。
谁能料到中年遇到贤才行甫,他的典范如同祖辈。
从细微处观察他的治国方略,内外如玉,洁净无暇。
黄河滔滔,众人畅饮,他却珍惜马鞍上的丝毯。
清晨庭院,静寂无声,牵马时马鬃飞扬,发出鸣叫。
京师官员私下交谈,称赞张公,说我生活艰难。
不知书信中说了什么,每次奏议都被人传颂。
追求名声的人懂得谦让国家,但在小事上也能显现出态度。
反复品读,无懈可击,这是他一贯如此吗?
我在朝中与他共事一日千日,见他无论何时都行事稳重。
我向赣州百姓致以祝贺,朝廷因你而失去一位力争之臣。
还需询问萧太傅,朝廷内外,还有谁应担忧?

注释

忠献公:对忠臣的尊称。
衡:衡山。
关洛:古代的函谷关和洛阳地区。
经纶: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才能。
障泥:马鞍前部的布帘,防止泥土溅到马匹身上。
晓庭:清晨的庭院。
书疏:书信或奏疏。
豆羹:比喻微小的事物。
造次:仓促,匆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送张匠监以秘阁知赣州》。诗中,诗人赞扬了张匠监(张公)的忠诚与才德,称其为“西南间气忠献公”,一生致力于国家大事,才情出众且胸怀壮志。他感叹张公的才能无处施展,只能独自倚杖遥望关洛之地,表达对其不得志的同情。

诗中提到张公即使在晚年仍关心政务,将毕生理念传给子孙,希望他们能为社会树立楷模。诗人还提及张公的公正无私,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能展现出他的治国经纶,以及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怀。张公的名声远播,他的言论备受推崇,即使是小事也能体现其高尚品格。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公赴任赣州的祝贺,认为他的离开使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谏臣,同时提醒应关注中朝和地方官员的责任分配。整首诗情感真挚,对张公的评价既肯定又深感惋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关切。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总卿护饷益昌

陈陈之粟誇西都,长旗一摇扫地无。

剥民肌血事军赋,天乎生此桑大夫。

有唐藩方既旅拒,中朝独仰江淮租。

士安虽善操低昂,弘羊百世仍同涂。

要知元和国计簿,不似末世供军图。

人间遗利或尽取,天下大本须持扶。

饷台今得张省主,建置不用新规模。

但云宅家本忠厚,当为己责宽宿逋。

操觚数草便民奏,不用补疮及宁肤。

只将常赋供调度,泽中有水民其苏。

八十馀年久胡虏,有弓未弛仍张舒。

军储粒粒皆汗禾,植根虽固忧其枯。

矧今两虎方血斗,坐使丛鹯为吾驱。

守边但用平平策,主计不须急急符。

苔封木牛卧流马,塞南塞北无单于。

安西相君坐专阃,与公体国心肠敷。

智名勇功不挂眼,男粟女布思其馀。

玉皇正用富民相,当见二公对府持钧枢。

形式: 古风

送李蒲江归简池用高荣州韵

尚记春风黄栗留,明年春又到钩辀。

会疏长作去时恨,年大能禁生别愁。

言偃得人行不径,缪公受责俾如流。

愿将二语为君赠,更愿开诚学武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杜兵侍以华文待制知遂宁府

敝貂冲寒马声湿,馀杭门外送归客。

去年曾送六朱幡,今年又送四千石。

更有三令相后先,采不盈筐去如织。

濛濛风雪人气薄,漠漠烟尘剑花蚀。

独立长空倚天壁,几度乞归归未得。

贰卿荦荦天与姿,不肯随俗相脂韦。

声名早落虞舜聪,霞裾云佩明春晖。

虞舜已死不复返,云埋苍梧天地悲。

万物兴歇各有期,人生出处宁无时。

揽裾结佩下霄汉,苟得吾志官无卑。

史臣昨侍玉皇案,爱民一语何孜孜。

愿公领此深长思,民力竭矣谁其知。

更须同志共此事,则公且去吾亦归。

形式: 古风

送杨仲博归蜀

江头送客雪初晴,木叶脱尽山空明。

天高地迥著行客,昂昂野鹤相似清。

晓空霜唳三两声,扶木枝上阳乌惊。

岂无枯蚓若残粒,宁肯俛首鸡鹜争。

伊人伊人此为客,不是伊人招不得。

固有比邻不往来,那能万里相追逐。

泸涪江上初戒舟,荆江夏簟赤壁秋。

长江镜滑无纤滓,致君肝鬲尔许侔。

竟成何事客先发,赢得满头桩岁月。

丈夫身在复何忧,莫作无相见期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