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

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

一言寤主宁复听,三谏不从归去来。

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

形式:

翻译

溪水潺潺声常伴耳边,山色如画映入门前。
清扫地面时,树影随扫帚移动,抚琴时,琴音回荡。
一句话若能唤醒君王,我又怎会再听而不闻?三次进谏不被采纳,我只好离去。
夕阳西下时,长安大道上,秋槐落叶铺满地,鲜花仍在盛开。

注释

溪声:流水的声音。
耳:耳朵。
山色:山景。
门:门口。
扫地:打扫地面。
树留影:树的影子留在地上。
拂床:拂过床榻。
琴有声:琴发出声音。
一言:一句话。
寤主:唤醒君主。
宁复听:怎能再听。
三谏:三次劝谏。
归去来:离开。
落日:夕阳。
长安道:长安的大路。
秋槐:秋天的槐树。
满地花:满地的花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恬淡自若的隐居生活。开篇“溪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两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声音和颜色的享受,无论是清澈的溪水声响还是山峦的绿意,都伴随着诗人的日常生活,营造出一片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接着,“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树影投落在清扫过的地面上,而琴音悠扬,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的追求。

“一言寤主宁复听,三谏不从归去来”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即使是君王的一句话,也无法打扰到他的内心世界,更遑论是再次聆听。若是三番五次的劝说而不被采纳,诗人也将选择归隐,这表明了诗人对个人意志的坚守。

最后,“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晚霞下的景象。夕阳西下,长安大道上可能有行人匆匆,但诗人关注的是那无处不在的自然之美——秋天的槐树花瓣如织,铺满了整个世界。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然,也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一位隐士式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

李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温庭筠为太学博士主秋试时,涛与卫丹、张合等应试,所作诗赋皆得称赏,榜于都堂。生平事迹见《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六七。涛颇有诗名。其诗如“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等句皆脍炙人口。《全唐诗》存断句3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 籍贯:长沙(今属湖南)

相关古诗词

荅弟妇歇后语

惭无窦建,愧作梁山。

形式: 押[删]韵

杂歌谣辞.渔父歌三首(其一)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

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押[鱼]韵

杂歌谣辞.渔父歌三首(其二)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

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押[删]韵

杂歌谣辞.渔父歌三首(其三)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