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言泰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

我登青城山,云雨顾在下。

月色缟岩谷,欲睡不忍舍。

明朝下半岭,颇怪哀湍泻。

山麓云未归,平地泥没踝。

乃知宿处高,所恨到者寡。

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

夜分林采变,旸谷看浴日。

九州皆片尘,盛夏犹惨栗。

我闻思一往,安得飞仙术。

但愿齐鲁平,东封扈清跸。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登上青城山,云雾缭绕在我脚下。
月光皎洁,照亮了岩石山谷,我欲眠又舍不得离开。
明天我将下半个山岭,惊讶于那悲伤的急流奔泻。
山脚下的云仍未散去,平地上的泥土都淹没了我的脚踝。
这才意识到我住宿的地方很高,遗憾的是能来的人太少了。
有位客人谈起泰山,他曾住在石室之中。
半夜时分,林间的景色变幻,我在旸谷看到了日出。
整个九州大地都如尘埃般渺小,即使盛夏也感到寒冷。
我听说泰山壮丽,渴望能有一飞冲天的法术。
只愿齐鲁之地太平,我能随皇帝东巡,护驾清道。

注释

青城山: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顾:照应,环绕。
缟:形容月光皎洁如素白之纱。
哀湍:悲伤的急流。
山麓:山脚。
石室:古代修行者居住的洞穴。
旸谷: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九州:古代中国的九个区域。
飞仙术:传说中能使人身轻如燕、飞行的法术。
东封:古代帝王东巡祭祀泰山。
扈清跸:随从皇帝出行,保护清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客有言泰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登临青城山的体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首句“我登青城山,云雨顾在下”展现了山势之高和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月色缟岩谷,欲睡不忍舍”描绘了月光洒在岩石山谷间的静谧与迷人,让诗人不愿离开。

诗人想象明日下山时,“明朝下半岭,颇怪哀湍泻”,流露出对山中溪流的惊叹。然而,山脚下的云雾仍未散去,“山麓云未归,平地泥没踝”,进一步突显了山之高峻。诗人感慨“乃知宿处高,所恨到者寡”,表达出对能攀登如此高峰的庆幸,以及未能多游历其他美景的遗憾。

最后,诗人由青城山联想到泰山的壮丽,“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并想象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他感叹自己无法拥有飞仙之术亲临其境,只能寄希望于国家安定,“但愿齐鲁平,东封扈清跸”,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皇帝出行的祈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青城山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体现了陆游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和山水诗的传统韵味。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

去岁出蜀初东游,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我自吐气冲斗牛。

洞庭四万八千顷,蟹舍正对芦花洲。

速脱衣冠挂神武,散发烂醉垂虹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宫词

秋露萧萧洗秋月,梦断陈宫白银阙。

临春结绮底处所,回首已成狐兔穴。

形式: 古风

将军行

将军入奏平燕策,持笏榻前亲指画。

天山热海在目中,下殿即日名烜赫。

驰出都门雪初霁,直过黄河冰未坼。

绣旗方掠桑乾渡,羽檄已入金台陌。

勇士如鹰健欲飞,孱王似兔何劳搦。

戎服押俘献庙社,正衙第赏颁诏册。

端门赐酺天下庆,御觞尚恨沧溟迮。

从来文吏喜相轻,聊遣濡毫书竹帛。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将进酒

我欲挽住北斗杓,常指苍龙无动摇。

春风日夜吹草木,只有荣盛无时凋。

我欲刬断日行道,阳乌当空月杲杲。

非惟四海常不夜,亦使人生失衰老。

如山积曲高崔嵬,大江酿作蒲萄醅。

颓然一醉三千杯,借问白发何从来。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