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的《别希颜二首(其一)》。诗中流露出对老友希颜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中岁幽期亦几人”,点出诗人与希颜在中年时曾有过隐逸之约,但能坚守此约者寥寥无几,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接着,“是谁长负故山春?”一句,诗人自问,是谁辜负了那山间的春光,暗含对未能实现隐逸之梦的遗憾。
“道情暗与物情化,世味争如酒味醇。”这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世俗进行对比,道情(即道家的情趣)与物情(自然界的景象)相融合,而世俗的滋味却不及酒的醇厚,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耶水云门空旧隐,青鞋布袜定何晨?”耶水云门是隐居之地的象征,诗人以耶水云门的空寂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青鞋布袜则是简朴生活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出对过去简单而纯粹生活的怀念。
最后,“童心如故容颜改,惭愧年年草木新。”诗人感叹尽管内心依旧保持纯真,但容颜已改,岁月不待人。同时,对自然界每年新生的草木感到惭愧,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是对生命不断更新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怀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守仁作为哲学家兼文学家的双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