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

古迹微茫久,云深锁薜萝。

洞前青壁坼,世外素书多。

猿狎垂山木,龙灵起井波。

相传通海眼,鱼网得金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古老的遗迹已模糊不清,深云中隐藏着藤萝丛生的山崖。
山洞前的峭壁裂开,仿佛藏着世外的洁白经书。
猿猴在山崖边嬉戏,龙的灵气似乎从井水波纹中显现。
传说这里有一条直通大海的眼,渔网曾捕获过奇异的金色物品。

注释

古迹: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或遗址。
微茫:模糊不清,难以辨识。
云深:云雾缭绕,深邃难见。
薜萝:藤萝,常用于形容山野间的植物。
洞前:山洞的前面。
青壁:青色的峭壁。
坼:裂开。
素书:白色的书籍,可能象征着古代文献。
猿狎:猿猴亲近嬉戏。
垂山木:悬挂在山崖上的树木。
龙灵:龙的灵性。
井波:井水的波纹。
相传:据传。
通海眼:直通大海的通道或出口。
鱼网:捕鱼的工具。
金科:珍贵的物品,可能指宝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禹穴》,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神秘。首句"古迹微茫久",点出禹穴的古老和历经岁月的痕迹;"云深锁薜萝"则以自然景象烘托出遗迹的隐秘与宁静,薜荔藤蔓缠绕,仿佛被云雾遮掩。

"洞前青壁坼"描绘了洞穴入口处的峭壁裂隙,暗示着其内在的深邃;"世外素书多"暗指洞中可能藏有古老的文献,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的"猿狎垂山木"通过猿猴在山间的嬉戏,进一步渲染了人迹罕至的环境。

"龙灵起井波"借龙的传说,描绘了井水的生动,似乎蕴含着神奇的力量。最后两句"相传通海眼,鱼网得金科"更是将禹穴的传奇色彩推向高潮,传说它直通大海,渔夫甚至在其中捕获过象征珍贵的金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禹穴的神秘与历史厚重,富有想象力和诗意,体现了林景熙对古代遗迹的敬仰与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秋日榴花

彼美石氏姝,相逢绿阴早。

借问此何时,清霜下百草。

舞裙冷猩红,自作背时好。

谁家返魂香,招以华素颢。

水霞晚犹鲜,山日寒更杲。

燕逝蝉无声,园林迹如扫。

饰明以惊昏,岂昧出处道。

飘零馀寸丹,耿耿岁华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秋夜

片月相随过竹居,风生荷叶酒醒初。

窗扉半掩秋虫急,犹有残灯守故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送友人孔济之之金华

馀子纷纷气可吞,青霄万里合孤骞。

藻芹池冷三年客,丝竹堂高几世孙。

前辈修名似山斗,斯文清气在乾坤。

故人要路如相问,为说苍苔独闭门。

形式: 七言律诗

送胡汲古归严陵觐亲

胡君白云心,乡梦搅幽夕。

挑灯起我言,相对竟恻恻。

问君何时归,心已寄飞翼。

我归万山遥,君归一水直。

十年湖海间,耕砚苦不穑。

居然保章甫,晨省无愧色。

高堂椿树苍,萱花在堂北。

再拜捧寿卮,晴芳满瑶席。

埙篪夜床温,冠盖春巷塞。

万古天伦中,真乐非外借。

明朝浙东西,片云渺何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