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道中示吴二明府(其一)

驿路凋残何处行,又穿烽燧赴荒城。

渡头虎迹沿溪去,村外鸡声冒雨鸣。

鸟帽即今双短鬓,青山依旧两狂生。

相看漫洒吴江泪,已听褒纶赠杲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长汀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联“驿路凋残何处行,又穿烽燧赴荒城”,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在凋零的驿路上行走,穿越烽火连天的荒城,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颔联“渡头虎迹沿溪去,村外鸡声冒雨鸣”,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渡口处留下的虎迹,溪边的雨声,以及远处村落中鸡鸣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也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挑战。

颈联“鸟帽即今双短鬓,青山依旧两狂生”,将个人的衰老与自然的永恒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诗人以“鸟帽”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如鸟儿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青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对青春与自由的怀念。

尾联“相看漫洒吴江泪,已听褒纶赠杲卿!”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吴二明府的深情厚谊。通过“吴江泪”这一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悲伤;而“褒纶赠杲卿”则是借用了历史典故,寓意对友人忠诚与高尚品格的赞美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时光、自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507)

钱澄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字:饮光
  • 籍贯:晚号田间老
  • 生卒年:1612~1693

相关古诗词

长汀道中示吴二明府(其二)

炊烟泄处指单车,落落风流想孟嘉。

荒涧暗生江岸草,野田閒放故园花。

民因兵乱稀开肆,吏以官清早放衙。

见说折腰终日苦,微霜已点鬓边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哭漳浦师(其一)

宣麻几日点朝班,谁遣单车自出关?

久信赤符成两汉,空佔紫盖照三山!

总戎已弃全军遁,丞相何难匹马还。

长啸请缨虚有愿,惟馀涕泪洒龙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哭漳浦师(其二)

去岁吴门已变名,市中卖饼识邠卿。

曾将逃死嗤张俭,何取狂生荐祢衡!

南极有星通夜动,天隅一柱早时倾。

入关狼狈音容阻,回首铜山哭几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哭漳浦师(其三)

二月长干天昼昏,都人争举李膺幡。

笑将涕泪酬知己,坐索衣冠谢主恩。

无路请还先轸首,何人招返屈原魂!

当年北寺留皮骨,此日南朝仗尔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