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忠子

牛车注经宗两角,那问虚舟移夜壑。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

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人通过“牛车注经宗两角”这一形象,巧妙地将修行者对经典的学习与实践比作牛车承载知识,两角象征着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接着,“那问虚舟移夜壑”则表达了修行者在夜深人静时,心灵如同小舟般自由航行于知识的海洋,不受外界干扰。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描绘了修行者在宁静的竹林中,通过敲击声来冥想,创作出独特的禅歌。这里的“伽陀”是佛家的一种颂赞诗,而“独脚”则暗示了这种诗歌形式的独特与创新。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进一步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如同古井水波不兴,又如竹叶脱落后的空壳,摆脱了情感的束缚。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则以讽刺的口吻,批评那些追求物质财富的世俗之人,比喻他们如同即将筑巢的乳燕,面临着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而修行者则以超然的态度看待这一切。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表达了修行者期待在自然中寻找真理,而非在尘世的喧嚣中寻求解脱。他们准备好登山的藤蔓,等待月光洒满湖面的时刻,以纯净的心灵去体验自然之美,而不是被世俗的尘埃所污染。

最后,“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强调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独特与完整,而外在的纷扰与误解如同盲人摸索大象的不同部分,无法真正理解其整体。这反映了修行者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坚定信念。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总结了整个诗的主题,即修行者的行动与选择完全出于自我内心的指引,不受他人意志的影响,他们能够自在地生活,随心所欲,安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和堪维那移居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

君看争夺中,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

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

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

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

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

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

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

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元老住清修

湘水有庐山,蜀僧有吴韵。

无尘而俱清,雪月夜相映。

书痴喜借人,香癖出天性。

垂涕拨黄独,粪火曾发哂。

三年我东邻,家颠开小径。

一饭必招呼,嘲之终不愠。

明朝趣去我,岁逼青阳近。

子已饱丛林,件件无遗恨。

赠子湘源春,山穷春不尽。

形式: 古风

和杜司录岳麓祈雪分韵得岳字

岁晚湘水滨,黄尘似河朔。

江流涸欲尽,瓶罂汲馀浊。

闹闻双旌出,千骑烁山岳。

雪云卷山去,天宇献辽邈。

娇鸦集风枝,冻鹤时俛啄。

谭兵杜牧之,赋诗果横槊。

山虽非故人,识面亦已数。

文章固馀事,正尔全三乐。

太丘令国器,谠议久扬榷。

长吉有美才,崭然见头角。

君看分韵诗,夭力那容学。

嗟余老山林,辈流殊龌龊。

宁料寒窘中,见此三卓荦。

和诗无杰句,钝涩费磨琢。

穷略似孟郊,必劣追韩偓。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赠邹处士

长沙人物秀而雅,争如绝致名天下。

率更之书更古今,钟王笔迹遭凌跨。

藏真草圣梦英篆,齐己诗篇洞青画。

易生宝觉未暇数,尔来邹敦最声价。

巨公要人邈已遍,戏画寂音老尊者。

绳床坏衲气深稳,霜须瘴面情闲暇。

平生刚褊语忤世,定知见此遭讥骂。

凉都贵人如玉丛,富贵熏天光照夜。

凌烟风姿剑拄颐,妙手当烦为图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