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时应不谏,天幕称仙才。
聘入关中去,人从帝侧来。
诗窗盛岛屿,檄盾照风雷。
几度陪旄节,营巡海色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广州的壮丽场景。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明时应不谏,天幕称仙才。”这一句表达了对王拾这位官员的赞誉,他在朝中以聪明才智著称,受到皇帝的器重和信任。诗人用“天幕”来比喻他如同神灵一般超凡脱俗。
“聘入关中去,人从帝侧来。”这里描写的是王拾受命赴任的情景,"聘入关中"指出使广州,而"人从帝侧来"则意味着皇帝亲自为他送行,这强调了王拾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诗窗盛岛屿,檄盾照风雷。”这一句描绘的是诗人与王拾共处的场景。诗窗下,王拾正襟危坐,气宇非凡;"檄盾照风雷"则是对其才华横溢、光芒万丈的一种形象比喻。
“几度陪旄节,营巡海色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王拾一同赴任的感慨。"几度陪旄节"意味着在重要的节日或仪式中陪伴,而"营巡海色回"则描绘了一路上行军营、巡视边疆,直到抵达广州之时,那种壮阔辽远的景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拾才华和地位的颂扬,以及对其赴任途中的壮观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别的不舍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官员出使时的隆重礼遇。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扫庭秋漏滴,接话贵忘眠。
静夜人相语,低枝鸟暗迁。
星围南极定,月照断河连。
后会花宫子,应开石上禅。
得召丘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
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
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山寒草堂暖,寂夜有良朋。
读易分高烛,煎茶取折冰。
庭垂河半角,窗露月微棱。
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
此地似商岭,云霞空往还。
衰条难定鸟,缺月易依山。
野色耕不尽,溪容钓自闲。
分因多卧退,百计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