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淡然。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这两句诗设定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其中“松偃石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隐逸者居住的自然环境,而“何人识姓名”则暗示了隐逸者的不愿为世俗所知,保持着一种超然独立的人生态度。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而又清冷的氛围。“溪冰”与“岩雪”共同构建了一幅冬日山谷之景,而“寒棹响”和“夜窗明”则在视觉之外增添了听觉上的凄凉感,进一步强化了诗中那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这两句诗转向内省,展现了隐逸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在。“机尽”指的是机缘用尽,即不再被外界牵绊;“心猿伏”则是比喻心灵的平和无波;“神闲意马行”则形象地表达了心神的自由自如,宛若骑马漫游,无拘无束。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此来客”的点化,以及“身世两无情”的肯定,更深层次地表达了隐逸者对于尘世的超然与脱离,他们既不为肉体之需所累,也不受世俗情感的束缚,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隐逸者对于名利的淡泊明志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高远境界的山水田园诗。
不详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西岩一径不通樵,八十持杯未觉遥。
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潮。
经函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销。
应笑东归又南去,越山无路水迢迢。
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
荆溪夜雨花开疾,吴苑秋风月满频。
万里高低门外路,百年荣辱梦中身。
世间谁似西林客,一卧烟霞四十春。
桑柘满江村,西斋接海门。
浪冲高岸响,潮入小池浑。
岩树阴棋局,山花落酒樽。
相逢亦留宿,还似识王孙。
野水通池石叠台,五营无事隐雄才。
松斋下马书千卷,兰舫逢人酒一杯。
寒树雪晴红艳吐,远山云晓翠光来。
定知别后无多日,海柳江花次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