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山寺行坚师院

西岩一径不通樵,八十持杯未觉遥。

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潮。

经函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销。

应笑东归又南去,越山无路水迢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西山岩石间的小路无法通行樵夫,八十岁举杯饮酒也不觉得路途遥远。
龙隐于石潭中聆听夜晚的雨声,大雁飞过沙洲时看到了秋天的海潮。
经书函盒被露水打湿文字变得模糊,香火的印记被风刮得文字只剩一半。
应该嘲笑我向东归来又向南行,越过的山岭无路而水路漫长。

注释

西岩:西方的岩石或山崖。
一径:一条小路。
不通樵:不能通行砍柴的人。
八十:年龄,这里指老者。
持杯:手持酒杯,指饮酒。
龙: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此处可能象征隐居的高人。
石潭:岩石间的水潭。
闻夜雨:听到夜晚的雨声。
雁:大雁,常用来象征旅人。
沙渚:河流中的小沙洲。
秋潮:秋季的海潮。
经函:装经书的盒子。
露湿:被露水打湿。
文多暗:文字因潮湿而变得模糊不清。
香印:焚烧香料后留下的痕迹,常用于计时或标记。
风吹:被风所吹。
字半销:文字被风侵蚀而部分消失。
东归:从东方回来。
南去:向南方行进。
越山:越过山岭。
无路:没有路径。
水迢迢:形容水路漫长无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开篇“西岩一径不通樵,八十持杯未觉遥”写出了诗人在深山中漫步,只有一条小路伸向西边的岩石,而他年事已高,但依然对远行充满热情。

接下来的“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潮”则通过龙在石潭听夜雨和大雁在沙洲移动观察秋天的潮汐,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中间两句“经函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销”描绘了古旧经书因潮湿而字迹模糊,以及佛教经卷上的香气被风吹散,文字也随之褪化,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寺院的陈旧与静谧,也反映出时间流逝和事物更迭的哲理。

最后,“应笑东归又南去,越山无路水迢迢”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旅程中的迷茫和未知,以一丝自嘲之情,继续在无尽的山水之间探寻自己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对于生命意义和个人道路选择的一种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题苏州虎丘寺僧院

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

荆溪夜雨花开疾,吴苑秋风月满频。

万里高低门外路,百年荣辱梦中身。

世间谁似西林客,一卧烟霞四十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邹处士隐居

桑柘满江村,西斋接海门。

浪冲高岸响,潮入小池浑。

岩树阴棋局,山花落酒樽。

相逢亦留宿,还似识王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陆侍御林亭

野水通池石叠台,五营无事隐雄才。

松斋下马书千卷,兰舫逢人酒一杯。

寒树雪晴红艳吐,远山云晓翠光来。

定知别后无多日,海柳江花次第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官舍

燕雁水乡飞,京华信自稀。

箪瓢贫守道,书剑病忘机。

叠鼓吏初散,繁钟鸟独归。

高梧与疏柳,风雨似郊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