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子长招集西山绿树下,流连永日,各赋长句

雨过未骄宣子日,春归还剩舞雩风。

心轻富贵游方外,死趁升平羡冢中。

但拟闲身侪鹿豕,莫将饶舌辨鱼龙。

染裾山翠真堪揽,世事于今问牧童。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仲夏时节,诗人与友人在西山绿树下聚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哲思。

首联“雨过未骄宣子日,春归还剩舞雩风”以雨后晴朗、春风依旧的景象开篇,既点明了季节变换,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其中,“宣子日”借用了古代文献中的典故,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舞雩风”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拂的轻柔与生机,为整首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颔联“心轻富贵游方外,死趁升平羡冢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里,“心轻富贵”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胸怀,“游方外”则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追求精神世界的探索。“死趁升平羡冢中”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宁静安详生活的羡慕,体现了其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颈联“但拟闲身侪鹿豕,莫将饶舌辨鱼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将自己比作鹿豕,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状态的亲近与认同,同时也提醒自己避免过多言语带来的纷扰,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使得思想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染裾山翠真堪揽,世事于今问牧童”收束全诗,诗人以“染裾山翠”描绘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通过“世事于今问牧童”的提问,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更为简单直接的生活智慧,暗示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回归自然、倾听内心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

陆瑞徵(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慈摄居士以冬日书怀诗见示,次韵亦得三首,兼申赠别

一滴曹溪集大成,宰官参学笑虚声。

修罗世界空三劫,化乐天宫澹七情。

铁甲夜围生悟死,木鱼朝答死寻生。

闲看六纸营营者,慧日高悬暗里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遣兴寄杨子常先生

闲来窗下枕书眠,一榻清风五柳烟。

松籁忽生茶鼎内,桐阴半落笔床前。

莲花结社思陶令,柿叶供书想郑虔。

本欲解嘲无可解,醉余还展子云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锦幕银床冷不眠,玉尘骚屑满瑶天。

细飘曲槛欺梅粉,忽度幽窗讶柳绵。

堪与素娥分冶艳,莫将青女比婵娟。

谢家庭院深深闭,彩句何由乞一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元鉴上人

方外依然数有穷,百年禅度比旋空。

鹤巢冷落留残月,蝶梦依稀散晓风。

法性尽随流水去,影堂惟许白云通。

一灯不灭谁相守,夜雨僧雏泣烬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