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祠

死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

贺兰未灭空遗恨,南八如生定有为。

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

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南霁云祠》,通过描绘南霁云祠的景象和氛围,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南霁云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死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以“中丞”指代南霁云,点明其英勇牺牲的事实,并暗示了他所坚守的孤城最终难以支撑的悲壮结局。诗人在此表达出对南霁云忠诚与勇气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哀叹。

颔联“贺兰未灭空遗恨,南八如生定有为”将南霁云与贺兰山联系起来,借以表达对未能彻底平定边患的遗憾,同时也暗示即使南霁云在世,他也会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不息。这种对英雄精神的颂扬,体现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高评价。

颈联“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风雨中的长廊仿佛回荡着铁马的嘶鸣,松杉间弥漫的雾气卷动着灵旗,这些意象不仅渲染了祠堂的神秘与庄严,也象征着南霁云虽已逝去,但其精神永存,如同这不息的自然之力,激励后人。

尾联“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以问句形式收尾,表达了对英魂去向的深思与对后人纪念英雄行为的感慨。千载之后,英魂究竟归于何方?但每年边地之人依然会聚集于此,祭祀这位英雄,以此寄托对他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这一问一答,既是对历史英雄的永恒追忆,也是对后世传承英雄精神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霁云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与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之愿。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春晴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雪夜

天涯久客岁侵寻,茆屋新开枫树林。

渐惯省言因病齿,屡经多难解安心。

犹怜未系苍生望,且得閒为白石吟。

乘兴最堪风雪夜,小舟何日返山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元夕二首(其一)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元夕二首(其二)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綵淡,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