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日常生活的两个动作“撞墙撞壁”和“摘叶拈花”起笔,形象地描绘出一种看似无意义的行为,暗示着诗人对于世间规则和观念的挑战。"曲不藏直"表达的是诗人坚持自我,不愿隐藏真实的态度。接下来,“与俭宁奢”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与奢华享受的淡然态度,认为两者并无绝对的好坏。
诗中提到“罗汉有三毒”和“如来有二语”,可能是在借佛家典故批评世人过于执着于欲望和教条,暗示智慧超越这些束缚。然而,“聋人争得闻”又揭示了现实中的无知与盲目,人们往往听不见真理,只能继续自己的生活。
最后两句“保福老,保福老,铁眼铜睛还失了”是对世事洞察的讽刺,即使有着锐利的目光,也可能在世俗的纷扰中迷失,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佛教元素,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智者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