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将违安可怀,宿恋复一方”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别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某一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接着,“家贫无旧业,薄宦各飘飘”反映了诗人家庭贫困,无固定的职业,每个人都在外漂泊。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执板身有属,淹时心恐惶。”这里的“执板”可能指的是担任某种职务或责任,而“淹时心恐惶”则表达了长时间以来内心的恐慌和困惑。
然而,当诗人请求留下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拜言不得留,声结泪满裳。”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悲伤,也体现了他与亲人分别时的无奈。
“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水波荡漾,船只渐行,彼此只能在远处相望。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早晨感到痛苦:“离晨苦须臾,独往道路长。”这是对即将面临的孤独旅途的无奈和忧伤。
接着,“萧条风雨过,得此海气凉”可能是指某次旅行后感受到了清凉的海洋气息。诗人随之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感秋意已违,况自结中肠。”这是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
在最后几句,“推道固当遣,及情岂所忘”显示了即使被迫离开,但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不会忘记的。诗人期待着某一天能够与亲人团聚:“何时共还归,举翼鸣春阳。”这里的“举翼鸣春阳”可能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常有的离别之痛和乡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