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一)

世态攲危转觉难,年来宜我面西山。

高情不出窗几内,至乐亦非文字间。

愿得好风常款款,不妨流水自潺潺。

个中有味谁同享,俗子卑陬莫强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世事变化无常,如今觉得难以应对,近年来我更喜欢面向西山的宁静。
高尚的情操并不总在窗外几案之间流露,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文字之中。
希望常常有和煦的微风轻轻吹过,让流水声自然流淌。
这其中的乐趣谁能共享?世俗之人不必勉强追求。

注释

世态:世间的情况,指社会风气。
攲危:动荡不安。
宜:适合。
面西山:面向西山,象征平静与远离尘嚣。
高情:高尚的情感或心境。
不出:不显露在外。
窗几:窗户和桌几,代指日常生活。
至乐:极乐,最高境界的快乐。
好风:和煦的风。
款款:缓缓地,温柔的样子。
流水:流水声,象征自然和谐。
自潺潺:自然而然地流淌。
个中:其中。
味:意味,乐趣。
谁同享:谁能一起分享。
俗子:普通人,世俗之人。
卑陬:谦卑,自惭形秽。
莫强攀:不必勉强追求。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郑刚中在动荡世事中的心境。首句"世态攲危转觉难"表达了他对世间变迁和人情险恶的感慨,觉得人生道路愈发艰难。他选择在西山静观,保持内心的宁静,"年来宜我面西山"体现了他的淡泊与超脱。

"高情不出窗几内,至乐亦非文字间"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生活态度,认为高尚的情感无需外露,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追求文学功名。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与自在,如同好风轻拂,流水潺潺,这些自然之景给他带来无尽的愉悦。

最后两句"个中有味谁同享,俗子卑陬莫强攀"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他珍视这种内心的体验,希望与同样能领悟其中深意的人共享,而对于那些世俗之人,他并不强求他们理解或追求。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选择和感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以及对精神层面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山人

自古山人合在山,山人何幸此偷安。

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

酒量自来惟恨窄,僦居随分不须宽。

惟馀骨髓缄封者,尽是君恩报答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风以流也为四十言

闻时清透骨,聚处细成緺。

灰厚火得所,山深风奈何。

四窗都纸破,比舍得香多。

利彼与自利,吾心宁有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己酉正月大风寒米价腾踊菜色之民皇皇于道感而作是诗

昏昏日影有还无,谩诞春风势力粗。

品物固知春用意,细民其奈米如珠。

未相秦越尝忧国,不再皋夔愧服儒。

骨髓有奇深自负,缄封无路荐区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予嗜茶而封州难得有一种如下等修仁殊苦涩而日进两杯

一瓢方此寄天涯,用巧居贫拙有加。

晚食正为颜斶饭,空肠却嗜玉川茶。

长髯乱磨轻于土,短尾浓煎不见花。

撑拄可堪书卷少,空教癯瘁发生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