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联句一首

刘令兴多常步履,柴桑事少但援琴。

闲招法侣从山寺,每掇幽芳傍竹林。

卷帘只爱荆峰色,入坐偏宜郢客吟。

谁许近来轻印绶,因君昨日悟禅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刘令兴常常独自漫步,柴桑的事迹虽少却常抚琴自娱。
他悠闲地邀请法师朋友跟随他到山寺,每次都会在竹林边采摘幽香的花草。
他喜欢卷起窗帘欣赏荆峰的景色,静坐时最适合吟咏郢地的诗歌。
最近有人质疑他的官职轻浮,但自从你昨天点醒了他的禅心后,他有了新的领悟。

注释

刘令兴:人名,可能指诗人自己。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与陶渊明有关。
援琴:弹琴。
法侣:僧侣或修道的朋友。
山寺:寺庙。
幽芳:清雅的花香。
荆峰:可能指荆门山,古代地名。
郢客:指楚国郢都的文人,这里泛指诗人。
印绶:古代官员的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象征官职。
禅心:佛教中的禅定之心,指超脱世俗的心境。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刘令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在诗中,刘令兴经常步履于山林之间,与世隔绝。他的生活简单,偶尔弹琴,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的“柴桑事少但援琴”表明他对尘世间纷争不再关心,而是通过音乐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闲招法侣从山寺,每掇幽芳傍竹林。”这两句描绘了刘令兴在山寺中寻找僧侣,共同修行,以及他常于竹林间采撷幽香的植物,这些都是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写照。

“卷帘只爱荆峰色,入坐偏宜郢客吟。”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他在山中沉思吟咏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荆峰”指的是特定的山峰,而“郢客”则是古时对游子的一种称呼,暗示着诗人的自由自在地位。

最后两句“谁许近来轻印绶,因君昨日悟禅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纷扰尘世的态度,以及他通过与朋友交流而获得的禅宗领悟。这里的“轻印绶”可能指的是对物欲的放下,而“因君昨日悟禅心”则说明了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和觉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一位士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他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静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喜昼公寻山回相遇联句一首

几年无此会,今日喜相从。

后夏仍多病,前书达几封。

水华迎暮雨,松吹引疏钟。

出谷随初月,寻僧说五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道观中和潘丞观青溪图联句

画得青溪样,宜于紫府观。

日明烟霭薄,风落水容宽。

画野高低接,商工井邑攒。

疏川因稼穑,出使问艰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冬日建安寺西院喜昼公自吴兴至联句一首

宗系传康乐,精修学远公。

相寻当暮岁,行李犯寒风。

累积浮生里,机惭半偈中。

传家知业坠,继祖忝声同。

云与轻帆至,山将本寺空。

向来忘起灭,留我宿花宫。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建安寺西院喜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联句

迹就空门退,官从画省迁。

住持良有愿,朝谒冗无缘。

身净金绳内,心驰玉扆前。

荣添一两日,恩降九霄年。

慕法能轻冕,追非欲佩弦。

栖闲那可久,鸳鹭待行联。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