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儒者

豫章有儒者,读书三十年。

但识上古风,不知时俗迁。

一闻西戎叛,有意摧群顽。

诣阙上封章,臣知用兵权。

不在劳士卒,不须役戈鋋。

要先正其本,本正末自安。

臣观朝廷中,或有可废员。

臣观草泽中,或有可用贤。

国家既失此,奸吏随矫虔。

吏奸万事隳,外患随因缘。

所以子玉存,文公积愁颜。

所以汲黯亡,淮南为无难。

天子览表叹,当朝常拳拳。

回头谓群公,可付史馆编。

可使靡好爵,以补风化源。

岂知贵臣忌,投尔南海壖。

不得面指陈,胸襟曷由宣。

卒走驱使行,行行酌贪泉。

名与囚隶俱,位乃胥校联。

九重竟不知,犹谓列王官。

奈何乐尧舜,乃是取危颠。

谁云遇明主,未免遭弃捐。

遂令天下士,齰舌戒勿言。

宁有死壑中,安有议君前。

浮云蔽白日,自古同所叹。

岂为此生悲,我歌愿胪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豫章儒者》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一位深谙古风、心怀国家的儒者形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反思。

诗中的“豫章有儒者,读书三十年”,开篇即点出主人公的身份和经历,他是一位在豫章地区潜心读书达三十年之久的儒者。接着,“但识上古风,不知时俗迁”两句,揭示了这位儒者虽深谙古代典籍,却对世事变迁缺乏了解,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断裂。

“一闻西戎叛,有意摧群顽”表现了儒者面对边疆危机时的豪情壮志,想要整顿军纪,抵御外敌。然而,“不在劳士卒,不须役戈鋋”则暗示了他对于战争的看法,认为应先从内部着手,稳定根基,而非一味依赖武力。

“臣观朝廷中,或有可废员。臣观草泽中,或有可用贤”这两句表达了对朝廷人事任用的批评,指出朝廷中可能存在冗员,而民间却藏有可用之才,体现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满。

“国家既失此,奸吏随矫虔。吏奸万事隳,外患随因缘”进一步阐述了人才选拔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指出国家失去贤能之士,奸佞之徒便趁机兴风作浪,导致政局动荡,外患频仍。

“天子览表叹,当朝常拳拳。回头谓群公,可付史馆编。可使靡好爵,以补风化源”展现了天子对儒者的赞赏和支持,希望将他的建议编入史书,以作为后世借鉴,同时强调应给予贤能之士适当的职位,以改善社会风气。

然而,“岂知贵臣忌,投尔南海壖。不得面指陈,胸襟曷由宣”揭示了儒者最终遭遇的不公待遇,被贬谪至偏远之地,无法直接向朝廷表达自己的观点,内心满腔抱负无处施展。

“卒走驱使行,行行酌贪泉。名与囚隶俱,位乃胥校联”描述了儒者被贬后的艰难处境,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保持清廉,但最终还是被贬至低级官职,地位低下。

“九重竟不知,犹谓列王官。奈何乐尧舜,乃是取危颠。谁云遇明主,未免遭弃捐”表达了对天子未能真正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遗憾,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无奈和批判。

“遂令天下士,齰舌戒勿言。宁有死壑中,安有议君前。浮云蔽白日,自古同所叹”最后,诗人呼吁天下士人应警惕,避免直言进谏,以免遭受不测。同时,表达了对历史上的贤士遭遇相似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理想化的儒者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其遭遇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政治、文化、人才选拔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贺尹学士辟经略府

年来方苦兵,蛮夷久滑夏。

西陲亭障尽,人骨蔽荒野。

汉家飞将多,程李相上下。

试问谁董之,王朝大司马。

分廷授斧钺,号令从此把。

主忧臣当辱,开府纳儒雅。

堂堂蒙山旧,乃是谪仙者。

谋画当代无,胸襟一朝写。

诚知铄铅矿,不合烦大冶。

要使借前筹,非公谅谁假。

鹰饥肯择肉,骥逸始流赭。

由来抱轩昂,可得不脱洒。

昨闻赋刍粟,中户困楚槚。

此事已大急,哀哉动鳏寡。

兵家尚神速,世务忌苟且。

愿公更深谋,却敌如破瓦。

䲔鲵埽封境,疲瘵沐纯嘏。

岂令鲁仲尼,独赞王孙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鷾鸸巾

远思意而子,因作鷾鸸中。

虑世本遗物,全生翻近人。

轻凉便肌发,潇洒外埃尘。

山林有独往,此亦陶唐民。

形式: 古风

望洞庭

洞庭七百里,浩荡敌溟渤。

云梦开其胸,巴陵束喉舌。

东流汇群川,盛涨五六月。

飘飖浮乾坤,倚盖低兀臲。

吾行寰海间,未见此水阔。

峡流下衣带,岛屿尽毫末。

高秋卷氛翳,两涯浴日月。

何得径寸珠,晦明互出没。

苍茫蛟龙宅,溷杂鱼鳖窟。

太古到于今,沈潜孰分别。

风帆引北极,波浪限百越。

国绝南顾忧,献琛各通达。

山川非一险,此实辅明哲。

俯笑三苗愚,竟为独夫灭。

远游世俗隘,偶此耳目豁。

淅沥临清风,滂沱濯炎热。

萧萧霜林暮,蔼蔼芳草歇。

壮观激我怀,当歌意复咽。

寂寥轩辕乐,万古逸响绝。

惨淡虞帝魂,九疑莽嵽嵲。

况闻屈贾辈,各赐楚汉玦。

至德无复还,后王寝衰缺。

滔滔更南征,郁郁抱忉怛。

太湖虽云深,未救怀古渴。

形式: 古风

同圣俞寄金山昙频次韵

我虽游都城,心亦无所住。

误得世俗偿,形骸寓冠屦。

少时侍吾亲,游览爱北顾。

至今颇思之,想见江上鹜。

白头昙道人,夙昔竟未遇。

闻其最安禅,无念无作故。

劳生有喧寂,得意无早暮。

尘埃未易厌,皋壤固多趣。

若复乘桴行,从君款幽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