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刘起居卧病见寄

承颜看彩服,不觉别丹墀。

味道能忘病,过庭更学诗。

缭垣多画戟,远岫入书帷。

竹静携琴处,林香让果时。

声同叨眷早,交澹在年衰。

更枉兼金赠,难为继组词。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欣赏着你的美丽衣饰,不知不觉已离开宫殿的红砖阶梯。
品味着你的气息,连疾病都仿佛忘却,庭院中我更努力学习诗词。
环绕的墙壁上挂满了画戟,远处的山峦映入书房的帘幕。
在宁静的竹林中弹琴,或是让出林间的果香时刻。
我们的声音共鸣,早年的恩宠仍在,尽管随着岁月增长友情淡泊。
你赠送的贵重礼物让我深感荣幸,但难以用言语表达感激之情。

注释

承颜:欣赏你的容貌。
看彩服:观看美丽的衣饰。
丹墀:宫殿的红砖阶梯。
味道:气息。
忘病:忘记疾病。
过庭:庭院中。
学诗:学习诗词。
缭垣:环绕的墙壁。
画戟:装饰的武器。
远岫:远处的山峦。
书帷:书房的帘幕。
竹静:宁静的竹林。
让果时:让出果香时刻。
叨眷:受恩宠。
早:早年。
交澹:友情淡泊。
年衰:岁月增长。
兼金:贵重的金属。
继组词:用言语表达感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酬刘起居卧病见寄》。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技巧。

“承颜看彩服,不觉别丹墀。”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欣赏着五彩斑斓的服饰,心中所思所感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这里的“承颜”指的是接受或享受,而“不觉别丹墀”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味道能忘病,过庭更学诗。”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在病中依旧保持着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尽管身体有疾,但精神世界却因文学创作而得到慰藉。

“缭垣多画戟,远岫入书帷。” 这里通过对宫殿或园林中的装饰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

“竹静携琴处,林香让果时。” 这两句描写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竹林中传来琴声,与之相伴的是果实成熟的时节。这种境界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

“声同叨眷早,交澹在年衰。”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淡漠与平静。这里的“声同”指的是声音相似,而“叨眷早”则是对过去情感的追述。

“更枉兼金赠,难为继组词。”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继续创作文学作品的困难和挑战。尽管送来金钱的赞助,但在艺术上追求创新和高峰却并非易事。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面对疾病和年龄增长时所表现出的豁达与坚持。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靖节昔高尚,令孙嗣清徽。

旧庐云峰下,献岁车骑归。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

田畴春事起,里巷相寻稀。

渊明醉乘兴,闲门秪掩扉。

花禽惊曙月,邻女上鸣机。

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宁违。

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裴仆射东亭

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

致君超列辟,得道在荣班。

朱戟缭垣下,高斋芳树间。

隔花开远水,废卷爱晴山。

晚沐值清兴,知音同解颜。

藉兰开赐酒,留客下重关。

仙犬逐人静,朝车映竹闲。

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题玉山村叟屋壁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沈。

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

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

涉趣皆流目,将归羡在林。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