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仆射东亭

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

致君超列辟,得道在荣班。

朱戟缭垣下,高斋芳树间。

隔花开远水,废卷爱晴山。

晚沐值清兴,知音同解颜。

藉兰开赐酒,留客下重关。

仙犬逐人静,朝车映竹闲。

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翻译

凤凰宝座上治理天下,云溪边却难以回头归隐。
辅佐君王超越帝王之列,通过修行位列仙班。
朱红色的仪仗队在围墙下,高雅的书斋隐藏在芬芳的树丛中。
隔着花香望见远处的水面,放下书卷欣赏晴朗的山色。
傍晚沐浴时心情舒畅,知心朋友一同展露欢颜。
借兰花之名赐予美酒,挽留客人下到重重关卡。
仙犬悄然无声,清晨的车驾映照在竹林间显得悠闲。
由此可知,真正的隐士,不一定非要远离尘世。
轩辕黄帝三朝眷顾,即使有赤松子的仙境,也不足为攀。

注释

扆:宝座。
匡济:辅助治理。
退还:归隐。
超列辟:超越帝王之列。
荣班:仙班。
朱戟:红色仪仗。
缭垣:围墙。
高斋:高雅的书斋。
废卷:放下书卷。
解颜:露出笑容。
藉兰:借兰花之名。
赐酒:赐予美酒。
重关:重重关卡。
仙犬:仙家之犬。
朝车:清晨的车驾。
真隐逸:真正的隐士。
谢区寰:远离尘世。
轩后:指黄帝。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
攀:追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凤扆任匡济”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溪间的风光比作仙境中的美景,“云溪难退还”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自然环境的留恋和不舍。接着,“致君超列辟,得道在荣班”表明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朱戟缭垣下,高斋芳树间”一句描写了隐逸者的居所幽静而美丽,“隔花开远水,废卷爱晴山”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享受。晚年的沐浴在清新的气息中,心灵也得到了净化,“知音同解颜”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相通和理解。

“藉兰开赐酒,留客下重关”一句通过对兰花的赞美和对朋友的款待,展现了诗人的人情味,“仙犬逐人静,朝车映竹闲”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的隐逸生活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追求,而不仅仅是外在的逃避或是对权力地位的追逐。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远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心灵自由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题玉山村叟屋壁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沈。

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

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

涉趣皆流目,将归羡在林。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赠汉阳隐者

当年不出世,知子餐霞人。

乐道复安土,遗荣长隐身。

蘅茅古林曲,粳稻清江滨。

桂棹为渔暇,荷衣禦暑新。

款颜行在役,幽兴惜今晨。

分手天涯去,再来芳杜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赠李十六

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常思梦颜色,谁忆访柴荆。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

酌水即嘉宴,新知甚故情。

仆夫视日色,栖鸟催车声。

自尔宴言后,至今门馆清。

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