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秋杪感怀

秋入孤城万木凋,荒山野水出林梢。

澧中夷落无烽火,湖上风云有斗蛟。

经岁杜门人不识,终身谢事世何嘲。

故庐寂寂乌峰下,谁为迎霜葺草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鉴赏

这首《西阁秋杪感怀》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孤城中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秋入孤城万木凋”,以“秋”字开篇,点明季节,接着“孤城”二字,暗示了地点的偏远与环境的孤独。随后,“万木凋”三字,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来临后,树木凋零的凄凉景象,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氛围。

第二句“荒山野水出林梢”,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荒山与野水的结合,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寂寞。

接下来的“澧中夷落无烽火,湖上风云有斗蛟”,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动荡的思考。澧中夷落的平静与湖上风云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经岁杜门人不识,终身谢事世何嘲”,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长期闭门不出而被世人误解,以及对放弃官场生活选择隐退的自我肯定。这里既有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也有对内心追求的坚持。

最后,“故庐寂寂乌峰下,谁为迎霜葺草茅”,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乌峰下的故庐,既是物理空间的归宿,也是心灵的避风港,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屈平

屈平已放逐,行吟成九歌。

孤心抱幽恨,君王将若何。

才调固洒落,胡为情虑多。

哀哀抚长铗,轧轧感女萝。

彼已不我待,吾将怀彼那。

空令汨罗水,予客泣清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杂诗(其一)

葱茜竹林下,秋来多独往。

岂无夕禽喧,固胜人语响。

欲咏葛天歌,支离难自强。

何如默默为,中心亦怠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杂诗(其二)

夭娥属客舞,乐府声寂寥。

翘彦列中堂,于以娱终朝。

谁言野人乐,孤坐自逍遥。

青松有幽操,白石割圭刀。

人生若朝露,哀乐迭相招。

焉用金玉姿,甘被膏火销。

翛然卧林下,不系市与朝。

何必薄周孔,使我为由巢。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三)

身世日泯泯,譬彼一毫轻。

胡为饿首阳,不必造承明。

达人不言命,耻向宠辱惊。

不为槛下虎,即作林中麖。

悯悯欲夸俗,皎皎还为名。

卜筮虽小艺,逸哉严君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