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之馀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其一)

雨覆云翻越月馀,苦疑滕六欠工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雨连续下了一个多月,我疑惑是不是天公滕六没有尽职
忽然间,窗户上的竹子被敲击得像玉一样清脆,屋檐上的花朵被剪落如碎珠
已经欣喜于新冬带来了三场雪,不担心来年缺少两度红艳的春色
围着地炉,铺着纸帐,一杯接一杯地饮酒,然后呼唤老诗人过来捻须共赏美景

注释

覆:覆盖。
滕六:古代传说中的雨神。
倏:忽然。
檐花:屋檐上的花朵。
嗣岁:来年。
地炉:烧木炭的小火炉。
诗翁:老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景象,透露出诗人在久雨之后期待新雪、欣赏自然之美的意境。"雨覆云翻越月馀"一句,设定了一个朦胧且深远的夜晚场景,其中“雨”与“云”共同营造了一种蒙昧感,使得“月馀”显得更加神秘和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苦疑滕六欠工夫"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与自我要求之严格。"倏敲窗竹清成玉"则是对自然界中物象的一种描摹,竹子在夜雨之后显得异常清新,仿佛化作了精美绝伦的玉器。"细剪檐花碎作珠"更是用刀裁剪屋檐上积雪,雪花如同珍贵的珠宝一般,这两句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艺术加工。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不为来年是否会有繁华的红色景象而担忧,只愿享受眼前这份简单纯净的雪白美好。这一想法体现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珍视和满足。

最后两句"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则描绘了一种温馨且安逸的室内生活。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到心旷神怡,不禁吟咏起来,如同古代诗人陶渊明一般,沉醉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夜雨、窗竹、檐雪等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追求。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小亭闲止

草草家林适,时时步屐过。

跨流通略彴,枕岸拟䍧牱。

墙外千竿竹,亭阴数亩荷。

年丰遂闲止,老境足婆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中即事

手挼岩菊嗅寒香,陡觉轻飙透薄裳。

自是苍官添老色,不因青女眩寒妆。

新篘未熟啜茶去,晚稻才收种麦忙。

愿学老农惟苦懒,荷锄归去卧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己未元日寄子

子在衡州我桂州,两州相望共承流。

天回北斗又华旦,人立东风正黑头。

新岁五更三节序,老夫六十二春秋。

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己酉八桂劝驾

快束行装稳著鞭,梅边已报小春天。

程开鹏翼三千里,名继龙头二百年。

花插一枝趋燕喜,云占五色对胪传。

丈夫自许当如此,举酒相期共勉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