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短歌行送张一清

年年别家来上道,天下名山半曾到。

能书能画复能诗,彷佛潘郎少年貌。

双瞳点漆髯如油,步趋轻举神仙流。

销暑爱眠白薤簟,御寒长着黑貂裘。

锦囊一方色如土,此物人看共称古。

常时携置行李中,盛贮瑶琴共梅谱。

平生懒上侯门书,等闲虚度三十余。

耻逐山翁跨黄犊,从教学士悬金鱼。

往来厌杀人家俗,每向禅房伴僧宿。

竹窗啼鸟日三竿,起沐尚嫌眠未足。

一奴双鬟如处女,脱却方言学汉语。

客来烹茗爇炉熏,礼节犹能动宾主。

湖海交游多义气,独我两人尤得意。

相逢握手对君言,自分我言君必记。

前年来醉苏台春,去年去踏临安尘。

今年春归忽三载,岁月无情多误人。

莫恋江南春意早,闻说金陵春更好。

买花沽酒须及时,免使旁人笑将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文人张一清的形象。他年年行走于天下名山之间,不仅精通书画诗文,还保持着仙风道骨般的气质。他的生活充满雅趣,无论是夏日的竹席还是冬日的黑貂裘,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品味。他随身携带的锦囊中装有珍贵的瑶琴和梅谱,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张一清一生淡泊名利,不喜攀附权贵,而是更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享受自然与禅宗带来的宁静。他喜欢在清晨的竹窗下听鸟鸣,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时光。仆人双鬟如少女,不仅负责日常事务,还能学习语言,体现了主人的宽厚与包容。张一清对待客人以礼相待,使得宾主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诗中提到的“湖海交游”反映了张一清广泛的人脉与深厚的友情。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彼此的赞赏与支持,是诗中最为动人之处。面对时间的流逝,张一清并未感到遗憾,反而鼓励友人珍惜当下,及时享受生活,以免被他人嘲笑为老朽。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中所要传达的精神。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思养堂

灵椿未老雕风霜,音容一去空高堂。

堂阴萱草喜无恙,金英翠叶相辉光。

椿枯不复荣,终天恨何极。

时凭梦魂中,聊得见颜色。

赖此忘忧花,岁久犹未衰。

花前称寿花下拜,爱花长与花相随。

暮兴羊枣思,朝尽板舆乐。

北邙路虽遥,西山日亦薄。

此心一日几悲欢,舞罢斑衣泪还落。

形式: 古风

题舟人吹笛图

去年遭水潦,今年复旱暵。

米价抵珍珠,薪刍贵如炭。

壮夫饥饿尽成鬼,水上漂流不可算。

舟行此经过,伤心忍回首。

沿江人家拆屋卖,拆去大间存小半。

且图苟延今日命,肯顾明朝与来旦。

夫弃妻兮母弃子,兄弟谁能不分散。

幸我民性良,宁死敢思乱。

皆赖朝廷福,使我如堵安。

笛中吹出总民情,笛里凄凉眼尽经。

一曲未终双泪落,使君酒醒好来听。

形式: 古风

思亲词

人皆有父我独孤,人皆有母我独无。

此身不知竟何得,白日堂上将谁呼。

我非本无父,有父疽背殂。

我非本无母,有母归玄都。

百年哀怨不可极,仰天俯地声呜呜。

羹墙未易即,梦寐还能通。

精灵会有期,永矢相为从。

我愿丹青手,写出平生面。

思诚在敬恭,对此一方绢。

不须徐肇返魂香,暮暮朝朝与相见。

形式: 古风

送沈秩下第还山中

沈郎读书如好酒,终日喃喃不停口。

愈醉愈贪滋味佳,半夜葩经犹在手。

沈郎作文如作画,万象森罗同造化。

江湖巨眼一见之,争致千金来问价。

读书作文未足奇,胸中抱负谁能知。

立心要做三代士,不数汉唐群小儿。

相逢俗客腰懒折,共骂书生太豪杰。

我言沈郎不独铁作腰,请看沈郎心肠都是铁。

昨日当场选乡试,诸子竞陈椒与桂。

满前辛辣气多烈,掩却太羹玄酒味。

沈郎笑歌归去来,读书更上山中台。

人传沈郎颇不乐,我言此子器量非瓶罍。

劝君且暂居田野,颜渊称舜何人也。

来科夺取黄金榜,上元压倒纷纷先进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