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华灯不夜照青春,鳌背缯山迥绝尘。
已遣烛龙衔火炬,更开璧月驻飙轮。
长疑化国烟霄近,未觉壶天晚日宾。
知是奎文临海外,赐章今夕宠光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华灯璀璨、夜未眠的景象,通过对灯光与自然山川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和壮丽事物的向往。"鳌背缯山迥绝尘"一句中的“鳌”指的是传说中的大龟,它的背部形如山脉,象征着坚固与高远,而“缯山”则是绣花般的山川,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展现了壮丽而超凡脱俗的事物。
"已遣烛龙衔火炬,更开璧月驻飙轮"一句中,“烛龙”和“璧月”都是夸张的形容词,用来强调夜晚华灯的辉煌与壮观。诗人通过这些想象,传达了对夜晚不眠、追逐光明的渴望。
"长疑化国烟霄近,未觉壶天晚日宾"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理想国度或仙境的向往。这里的“化国”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界,“烟霄”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接近神秘之地的感觉。而“壶天晚日宾”则是在描绘一个时间感,似乎诗人希望能够在这个理想国度中久留。
最后两句"知是奎文临海外,赐章今夕宠光频"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自信和得意。"奎文"指的是文学作品,而“临海外”则可能暗示着诗人的作品能够超越时空,传播到远方。而“赐章今夕宠光频”则是说在这个夜晚,诗人获得了灵感和恩惠,不断地创作出美好的文字。
整首诗通过华丽的意象和夸张的修辞,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世界的憧憬,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与自信。
不详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天上元宵放月明,张灯何苦浪经营。
一毬积日方呈巧,千片轻绡仅凑成。
里巷禽呼倾坐去,街衢蚁聚侧身行。
谁人能向循良道,何不留心劝耦耕。
抱病懒巾栉,自度作黄冠。
披褐襟便短,拖鞋步稍安。
忘机任俗薄,遮眼把书看。
未必不为福,善乎能自宽。
宝构云屯珍木才,璇题金榜倚天开。
高连色界非非境,光动星躔两两台。
上帝图书开玉府,从臣冠佩继麟台。
诏音亦许赓宸唱,荣胜邹枚后乘陪。
病夫省睡起凌晨,迟菊朦胧破萼新。
雨细正应添润泽,烟轻尤觉长精神。
近来霜重伤禾死,几见民忧洒涕频。
却是东篱剩黄菊,不堪易粟当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