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

今晨定何祥,桃柳各映户。

粉团高气薰,鹅䏑椒菜覆。

朝餐随土风,杯酒晚来具。

綵丝缠祭筒,画楫誇竞渡。

楚人哀怨情,正以屈子故。

当年葬鱼腹,盖坐入宫妒。

荣华一时好,放逐千载慕。

得失吾不知,持杯自欣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

首句“今晨定何祥”,开篇即以疑问引出对今日景象的好奇,预示着接下来将展示一个特别的日子。接着“桃柳各映户”描绘了节日中常见的装饰,桃树与柳树的绿意映照在门户上,营造出喜庆的气氛。“粉团高气薰,鹅䏑椒菜覆”则通过食物的香气和色彩,进一步渲染节日的热闹与温馨。

“朝餐随土风,杯酒晚来具”描述了端午节的传统饮食习惯,早餐随当地风俗而定,傍晚时分则备有美酒,体现了节日的欢聚与庆祝。接下来“綵丝缠祭筒,画楫誇竞渡”描绘了赛龙舟的场景,彩线缠绕祭筒,画船竞相划行,展现了端午节的竞技与活力。

“楚人哀怨情,正以屈子故”点明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深层意义,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怀念与哀思。屈原的故事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文化符号,寄托了人们对忠诚、正义的向往。

“当年葬鱼腹,盖坐入宫妒”回顾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事件,解释了他为何被纪念的原因。屈原因遭小人陷害,最终选择以身殉国,这一悲剧引发了后世无数的哀悼与敬仰。

“荣华一时好,放逐千载慕”表达了对屈原短暂辉煌与长期流放命运的感慨,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其精神与作品却得到了后世长久的追慕与传颂。

最后,“得失吾不知,持杯自欣豫”以诗人自述的口吻结束,表达了面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即使不知道屈原是否值得如此纪念,但诗人自己在举杯之际,内心充满了愉悦与平静。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与情感,还深刻地探讨了屈原及其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成德不面逾月仆以病暑未能出谒辄和所寄藁字韵诗奉寄兼柬子中

门前蓬藋无人埽,客去墙阴藜苋老。

我家城北君城南,相忆何其挂怀抱。

不闻叔宝方外谈,澄也何因令绝倒。

知君不作避暑饮,闭门亦深荒径草。

钩章棘句日吟哦,玉轴牙签时探讨。

迩来闻草鹿脯帖,盛湘十日虚蘋藻。

掺掺丸药恐不免,俗客纵讥何足道。

恨我犹嫌褦襶嘲,不敢热行唯梦到。

君收奇功翰墨林,笔阵可埽龙驹岛。

愿言不学司马公,万事逢人尽称好。

我诗燕石初不如,浪欲珍为夜光宝。

残暑促装行造请,晓来凉气迎秋早。

定邀邻舍广文公,同听诵诗倾腹藁。

形式: 古风

碧筒

君不见韩潮州,银作饮盏誇工倕。

镌花镂松太琐碎,何言豪士亦尔为。

又不见六一翁,尝吟鹦鹉红螺诗。

华堂一釂岂不乐,清歌劝酒须蛾眉。

吾侪山人宁有此,竞折圆荷为饮器。

细倾初作露珠圆,满引忽惊云液碎。

鼻中寂寂闻妙香,舌本徐徐识真味。

采莲当殽花当妓,岂有登临百金费。

安得城西十顷塘,水光容裔暑风凉。

时引碧筒如象鼻,仍看翠盖立霓裳。

形式: 古风

感白发

吾年昔始冠,已有一发白。

作赋数百言,嘲骂等戏剧。

只今寻旧作,一字不复忆。

恍然如梦寐,了不见往迹。

但有鬓间丝,冉冉如堪织。

南方地平湿,壮岁多老色。

行年四十二,发鬒那容惜。

洗苏将拔白,讳老嗟何益。

一染复星星,此语记阿客。

人生光景促,倏忽如敲石。

诗成亦寤语,感叹初无得。

后应不识今,今已不识昔。

形式: 古风

秋日登鸣玉亭

山路秋阳何赫赫,山亭凄冷多秋色。

岂惟醒耳玉淙琤,照眼光寒如练白。

旧闻瀑布垂云间,恍疑银河堕天关。

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