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山图

华岳连天向西起,澒洞秦川三百里。

巨灵高掌削芙蓉,影落黄河一线水。

云台雾谷巢神仙,羽衣金节时周旋。

大笑失脚白骡背,归来石上长鼾眠。

千载悠悠寄玄赏,耳孙风骨犹萧爽。

远从丹丘渡沧海,追挹神踪欲长往。

何人想像图真形,叠崖阴洞高林青。

上摩金天之帝京,下揽玉女之明星。

峰耶麓耶两莫极,虎豹叫绝烟霏冥。

仙家楼观超然住,遥认微茫是征路。

丹梯铁锁不可攀,直唤茅龙上天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张翥的《题华山图》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和神秘气息。首句“华岳连天向西起,澒洞秦川三百里”展现了华山拔地而起,连绵不绝,横跨三百里秦川的磅礴景象。接着,“巨灵高掌削芙蓉,影落黄河一线水”运用神话传说,比喻华山如巨灵神的手掌削成,其倒影映在黄河中,如同一线水痕。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华山的仙气:“云台雾谷巢神仙,羽衣金节时周旋”,将山中的洞穴和仙人生活渲染得如梦如幻。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随性洒脱:“大笑失脚白骡背,归来石上长鼾眠”,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仙人般的逍遥自在。

“千载悠悠寄玄赏,耳孙风骨犹萧爽”表达了对华山美景的长久向往和赞美,以及诗人自身的超然心境。最后几句,诗人想象华山的真形,山势险峻,洞穴幽深,仿佛通往天宫,而登天之路则显得遥不可及,只能借助神话中的茅龙才能抵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华山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展现出诗人对超凡世界的向往和对华山独特魅力的深刻感受。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懒拙道人苕溪晓望图

忆昔薄游苕之城,溪光近秋山晚晴。

连峰接嶂望不极,惟有白云纵复横。

渔村无林树墨色,微风忽起菰蒲声。

月从太湖东畔出,直射西塞山前明。

人家碧玉壶中住,野舫银河天上行。

酒酣时起发长啸,水底直遣鱼龙惊。

老晖乡亦此盘礴,安知今我非三生。

尽搜万象入奇笔,画与诗境俱峥嵘。

吾家苕中有茅屋,京尘满鬓难为情。

顿令扁舟夜入梦,万顷鸥波归濯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金宣孝太子墨竹

沙海神光射天起,中有蟠龙龙有子。

混同江声何处来,卷作淋浪墨池水。

蜿蜒欻起鳞鬣张,蜕骨立化千筼筜。

一朝侍臣抱髯泣,鹤驾不归云路长。

百年梁苑陵谷变,流落人间能几见。

明昌内府应秘藏,小字亲题保成殿。

吁嗟帝子真天人,此君亦作天人真。

君不见洋州老太守,挥洒虽工无此神。

形式: 古风

绿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

于阗河头夜光发,赤髯贾胡采明月。

中有美璞凝寒晶,唯许鬼工能琢成。

伊谁得此邢公子,示我绿玉双连理。

恍如空碧虹气垂,半隐青瑶蟾一规。

展之两环不逾尺,叠作团团小苍璧。

縠文错落映雷文,宛是昆吾宝刀刻。

庐陵学士癖好奇,辨古重似琼琚词。

珊瑚佩钩讵可数,我疑制自金源时。

集贤仙公丈人行,凤阁舍人文有样。

请君留束宫锦袍,待看挥毫玉堂上。

形式: 古风

并州歌送张彦洪使毕还河东

吾乡故人零落尽,见子老成殊慰心。

祥金百鍊乃利器,桐尾方焦逢赏音。

河东臬府幕下士,飞传来作朝正使。

太和岭上盗已空,旌旗尽是官军红。

杀人如麻道路绝,朝狐暮枭竞巢穴。

严风歘起霜倒飞,塞日黯淡寒无辉。

子来未几遽言归,使我东望泪沾衣。

岂不闻并州少年游侠子,手携玉龙最轻死。

并州将军刘越石,夜半登临长啸起。

汾河直来绕郡城,雁门离石寒峥嵘。

老旻四叶弹丸地,大梁全师劳再征。

一朝征贼辄破碎,大将不诛天失刑。

为子作歌歌愤激,眼中太行如动色。

安得壮士射乌弓,为落搀抢连太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