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侍中贾魏公挽辞二首(其一)

仁圣隆儒有汉风,平津经术位三公。

君臣契合千龄际,文武名尊二纪中。

再谢貂蝉深畏宠,屡提貔虎不言功。

一朝宾客衔悲散,寂寞延贤阁向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仁德圣明的儒家风气在汉代盛行,平津学者精通经术位列三公高位。
君臣和谐共处于千年的盛世,文治武功的名声贯穿两个纪元。
再次感谢您深得宠爱,多次提及您的勇猛却不居功自傲。
宾客们满含悲伤地离去,延贤阁空荡寂静,向东望去更显寂寞。

注释

仁圣:形容仁德圣明。
隆儒:推崇儒家学说。
汉风:汉代的文化风格。
平津:指平津之地的学者。
经术:儒家经典学问。
位三公:官至高级官员。
契合:相合,和谐。
千龄际:千年难得的好时期。
文武:文治和武功。
名尊:名声尊崇。
二纪:两个纪元。
貂蝉:古代官职名,此处象征深得宠爱。
畏宠:深感宠爱之重。
屡提:多次提及。
貔虎:比喻勇猛之人。
不言功:不自夸功劳。
一朝:突然,某一天。
宾客:来访的客人。
衔悲:带着悲伤。
延贤阁:招揽贤才的建筑。
向东:面向东方,暗示告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颂的作品,名为《司徒侍中贾魏公挽辞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

“仁圣隆儒有汉风,平津经术位三公。”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贾魏公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赞扬。其中,“仁圣”指的是贤能且具备圣人之德的君子,“隆儒”则强调其儒家风范,“汉风”暗示其学术根源深厚,能够继承和发扬汉代以来的文化传统。“平津经术位三公”则表明贾魏公在学术上不仅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地位崇高,位列“三公”,即是中央政府中的高级官职之一。

“君臣契合千龄际,文武名尊二纪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贾魏公在朝廷中的重要角色和他的声望。其中,“君臣契合”形容其与君主之间的关系融洽,能够达到理想的君臣合作状态。“千龄际”则是对这种关系长久而持久的美好祝愿。而“文武名尊二纪中”则强调了贾魏公不仅在文官之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也受到武官的尊重,成为一代名臣。

“再谢貂蝉深畏宠,屡提貔虎不言功。”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逝者恩惠和保护的感激之情。其中,“貂蝉”是古代贵族或高官所穿戴的服饰,用以比喻皇帝的恩泽。“屡提貔虎”则形容贾魏公在朝廷中多次被提拔重用,然而他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

最后,“一朝宾客衔悲散,寂寞延贤阁向东。”这里诗人哀叹逝者离世后的孤独与哀思,以及对其高洁品格的怀念。其中,“一朝宾客”指的是在逝者生前围绕在他周围的人们,现今都已散去。“衔悲散”形容他们带着悲伤各自离去的情景。而“寂寞延贤阁向东”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以及希望其高洁品德能够长存。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地位、学问和品格的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哀悼与追忆之情。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诸公本韵各和一篇共三首(其三)

继踵螭阶入右垣,曾参何敢望渊骞。

复门重庆登庸命,枢閤仍陪话旧筵。

贵贱交情都不改,始终风节固难迁。

公卿平日推高誉,朝论今谁过邓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用诸公本韵各和一篇共三首(其二)

二纪书林得并迁,升沈俱喜在樽前。

非才幸复登群正,大笔犹稽直五砖。

欣听友声同伐木,坦忘情类似虚船。

白头光景尤须惜,乐事相逢且豁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用诸公本韵各和一篇共三首(其一)

早陪鹓鹭侍丹闱,旋见夔龙陟近司。

西阁屡观新诏草,东曹犹记旧文移。

半途霄壤成分异,几岁江湖役梦思。

席面故人皆显重,可怜颜尉独厖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龙图阁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滕元发挽辞二首(其二)

大器何妨更晚成,当年师友尽豪英。

高谈每及功名际,壮志元无宠辱惊。

天上玉楼须作记,人间白日睹佳城。

伤心宿草东吴路,云水凄凉万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