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中凡事幸相宜,第一红尘免上衣。
寻药每同丹客去,拾薪多趁牧儿归。
鸣泉漱石寒蒲洁,宿雾蒸泥早蕨肥。
不奈邻峰学禅伴,时时来此叩岩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闲适与自然之趣。首句“山中凡事幸相宜”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满意,远离尘世的纷扰,一切显得和谐适宜。第二句“第一红尘免上衣”进一步强调了摆脱俗世束缚的自由,无需再为官场琐事而烦恼。
接下来的两句“寻药每同丹客去,拾薪多趁牧儿归”展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采药、捡柴的生活画面,体现了友情和互助的乐趣。山泉清冽,石上漱口,菖蒲洁净;晨雾弥漫,土地湿润,早春的蕨菜肥美,这些细节描绘出山间的清新与丰饶。
尾联“不奈邻峰学禅伴,时时来此叩岩扉”则透露出诗人与邻居僧侣的交往,他们时常来访,共同探讨禅理,增添了山居生活的智慧气息。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图,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不详
一字灵舒。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百事已无机,空林不掩扉。
蜂沾朝露出,鹤带晚云归。
石老苔为貌,松寒薜作衣。
山翁与渔父,相过转依依。
花石与林庐,皆非俗者居。
铺沙为径软,因竹夹篱疏。
留客同家食,教儿诵古书。
常言治生意,只欲似樵渔。
寥寥钟磬音,永日在空林。
多见僧家事,深便静者心。
虚亭云片泊,侧径石根侵。
此去城间远,君应懒出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