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诗

二十送上乡老书,白发堂上欢愉愉。

岐亭酒罢不忍别,二百馀里来姑苏。

枫桥古岸冬十月,霜风切骨草木枯。

拜起欲去更付嘱,携手泫然双泪珠。

明年偶中崇政第,赤城山下欣迎扶。

穹苍不与夺荣养,星霜未周罹明诛。

颜色不见已三岁,肝血泣尽留形躯。

隐沦无业养慈老,骫骳又作卑官图。

还道枫桥旧别地,依依风物春阳敷。

人烟山色一如昨,齿发独改亲则无。

万杵入心交落涕,水边且欲留行舻。

平生一天已无戴,纵得寸禄何为娱。

时乎穷达又未决,行矣愿报生前劬。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二十岁时送别故乡的老者,满头白发在堂上笑容满面。
在岐亭喝完酒后,我不忍心离别,于是前往二百多里的姑苏。
枫桥古老的河岸边,冬季十月,寒风吹过,刺骨而草木凋零。
起身告别的时候,我再三叮嘱,握着手,泪如泉涌。
第二年意外考中崇政科,我在赤城山下欢喜迎接他们的到来。
苍天没有剥夺他们的荣耀和滋养,但岁月无情,他们并未经历明哲保身。
已经三年未见他们的容颜,我的心肝血泪都流尽,只留下这副躯壳。
我选择隐居,无求名利,只为奉养老人,又再次谋求低微官职。
重访枫桥旧地,风景依旧,只是人事已非,只有我一人改变。
山川景色依然如昔,唯有我自己,年华老去,亲人不在。
听到万杵声,心中悲痛落泪,想在水边停留,暂且不走。
一生忙碌,功名无望,即使得到一点俸禄,又能如何取乐。
人生的穷困或显达还未定论,我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报答他们的辛劳。

注释

乡老:故乡的老人。
欢愉愉:满脸笑容,心情愉快。
岐亭:地名,可能指古代的一个驿站。
姑苏:古称苏州。
霜风:寒冷的风。
泫然:泪流满面的样子。
崇政第: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等级。
赤城山:可能指某座山。
星霜:星辰变换,代指时间流逝。
颜色:这里指容貌。
隐沦:隐居,不仕。
骫骳:弯曲不直,比喻屈就低职。
万杵:形容众多的敲打声,可能指织布声。
行舻:船只,这里指船队。
劬:辛苦,劳累。

鉴赏

这首宋诗《枫桥诗》是陈舜俞的作品,描绘了诗人送别老友后独自前往姑苏的场景。诗中情感深沉,既有对老友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感慨。首句写送别之日,白发老人满面欢愉,但离别在即,诗人于岐亭饮酒后仍难舍离去,行程二百多里至姑苏。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枫桥古岸冬季的凄凉景象,霜风刺骨,草木凋零,临别之际,他再次叮嘱朋友,两人依依惜别,泪眼相对。

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仕途的忧虑,虽然有望中举,但担心命运多舛,未能长久享受荣华。他已经三年未见老友,内心充满哀伤,为了奉养老母,不得不屈就低微官职。再次经过枫桥,他感慨万千,人事依旧,唯有自己年华已逝,亲人不在。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他甚至想在水边停留,感叹人生无常,即使得到微薄俸禄,也无法找回往昔的欢乐。

诗的结尾,诗人感叹人生的起伏不定,表达出对生前辛劳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亲情和人生际遇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贫女曲

贫女四十无人问,不傅铅华水梳鬓。

非关颜色不如人,不肯出门羞失身。

零落床头旧机杼,池水沤麻还织布。

布成不卖市中儿,金刀剪雪自裁衣。

形式: 古风

采芑诗

采采原上芑,盈襜不知多。

惜共藜藿称,命与羹糁和。

值此行役间,遗馀杂蓁莪。

京洛誇肥甘,掇撷繄谁何。

休官业已定,不待此首皤。

年年春物繁,期尔山之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保圣院

门深锁苍苔,地灵育嘉树。

寂然烟云宅,不接市朝路。

苟能灰心居,即是古乐处。

形式: 古风

禹穴

百尺苍坚穴翠岚,天痕非擘亦非镵。

先王图史谁分掌,后世疏慵不复探。

定有龙虬蟠寂寂,何如苔藓乱鬖鬖。

老师更说神灵事,只读高碑去未甘。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