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当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字体不像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仍像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柯交错。
苍劲钩连像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像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浅见儒士编纂诗经却不收入,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
孙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采诗不全像取星宿却漏羲娥。
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
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
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蹉。
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
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
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
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哎呀我的意愿大概会是白说!

注释

张生:据《全唐诗》校“生即籍”,可知此指张籍。
石鼓文:这是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
少陵:指杜甫。
谪仙:指李白。
才薄:是说自己的才力薄弱,不能像杜甫李白他们那样,有纵横驰骋的诗笔。
将奈石鼓何:是说像我这样才力薄弱的人,将怎能作好这石鼓歌呢?
周纲;周朝的纲纪法度,亦即政治秩序。
凌迟:衰落、衰败。
四海沸:指天下动荡不安。
宣王:周宣王,姓姬名靖,周厉王的儿子,旧时被认为是周朝的中兴之主。
挥天戈:指周宣王对淮夷、西戎、狁等用兵的事。
明堂:天子颁布政教,朝见诸侯,举行祭祀的地方。
剑佩鸣相磨:是说到天子明堂来朝贺的诸侯很多,以致彼此佩带的刀剑互相磨擦而发出声响。
蒐:春天打猎。
岐阳:指歧山的南面。
山南为阳。
蒐于歧阳:是说周宣王在一个春天里于歧山南面打猎。
遮罗:拦捕。
这句是说,广阔的猎场里的禽兽都将被拦捕了来。
镌功:指将功业刻在石鼓上。
镌、勒,都是刻的意思。
成,成就,与“功”同义。
告万世:即告示后代于万世。
隳:毁坏。
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这里是指高山。
从臣:指随从周宣王的臣子。
咸第一:都是第一等的。
撰刻:指撰写文字刻于石鼓之上。
山阿:泛指山陵。
日灸:日晒。
烦:劳。
撝:同“挥”。
呵:喝叱。
公:张生,指张籍。
纸本: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纸本。
讹:错误。
这句是说,拓印下来的文本极为完整,不有丝毫的差错。
辞严义密:指拓本的文字庄严,义理精密。
不类:不像。
隶:隶书,古代的一种书写文字。
蝌:蝌蚪文,周时所用文字,因其头大尾小,形似蝌蚪文。
石鼓文的文字当为籀文,即大篆。
缺画:是说石鼓上的文字因年深日久,不可避免会有向导笔漏画的。
蛟: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鼍:鼍龙,俗称猪婆龙,是鳄鱼的一种。
这里的蛟鼍即蛟龙,因押韵,故改龙为鼍。
这句是说,石鼓文上那些向导笔漏画的地方,像是快剑把活生生的蛟龙斫断了一样。
这是极力形容古代文字形体气势的生动有力。
翔:飞的意思。
翥:飞。
珊瑚树:因珊瑚形状像树枝,故称珊瑚碧树。
金绳铁索:比喻石鼓文的笔锋奇劲如金绳铁索一般。
锁纽:比喻石鼓文的的结体如锁纽般的钩连。
古鼎跃水:相传周显王四十二所,九鼎没于四水,秦始皇时派人入水不得。
龙腾梭:《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
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
”这句是形容石鼓文字体的变化莫测。
陋儒:见识短浅的儒生,指当时采风编诗者。
诗:指《诗经》。
二雅:指《诗经》的《大雅》和《小雅》。
褊迫:局促。
委蛇:宽大从容的样子。
秦:秦国,今陕西一带,即石鼓所在的地方。
石鼓于唐初在天兴(今陕西省宝鸡市)三畦原出土。
掎摭:采取。
遗:丢了。
羲:羲和,为日驾车的人,这里代指日。
娥:嫦娥,这里指月。
连上两句是说,孔子西行没有到过秦国,结果编诗未收石鼓文,那就像是拾了星星,却等待以了太阳和月亮。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生苦晚:苦于出生太晚。
此;指石鼓文。
双滂沱:指眼泪和鼻涕一同流出。
意即令人无限感伤而泪如雨下了。
蒙:蒙受。
博士:官名。
唐时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并为教授之官。
其年:那一年,即韩愈自江陵法曹参军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的元和元年(年)。
故人:不详。
从军在右辅:《三辅黄图》:“太初元年(前年)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右辅,即右扶风,为凤翔府。
韩愈故人为凤翔节度府从事,所以说“从军在右辅”。
度量:计划。
掘:挖。
臼科:坑穴,指安放石鼓的地方。
濯冠:洗帽子,沐:洗头。
浴:洗澡。
这都是表示诚敬的意思。
祭酒:官名。
唐时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如此:像这样的。
至宝:极为贵重的宝物。
“毡包”二句:是说十只石鼓只要几匹骆驼运载就行了。
荐:进献。
诸:是“之于”二字的合音,用意亦同。
太庙:皇家的祠堂。
郜鼎:郜国所造的鼎。
《左传·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郜国在今山东省城武县。
光价:光荣的声价。
圣恩:皇恩。
太学:指国子监。
诸生:指在太学进修的学生。
切磋:指对学问的钻研,这里是指对石鼓的钻研。
观经鸿都:汉灵帝光和元年(年),置鸿门学士。
鸿都门为藏书的处所。
又汉灵帝熹平四年(年),蔡邕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并刻石碑,立于太学门外,即熹平石经。
从此,每天前来观看和摹写的人很多,十分拥挤,阻塞街道。
填咽:阻塞,形容人多拥挤。
坐:即将。
坐见:即将看到。
剜:刀挖。
剔:剔除。
节角,指石鼓文字笔画的棱角。
安置妥帖:安放妥当。
不颇:不偏斜。
檐:屋檐。
深檐,也是“大厦”的意思。
覆:遮盖。
期无佗:希望石鼓没有任何的损坏。
无佗,同“无他”。
中朝:即朝中,朝廷里。
老于事:实指老于世故,即办事拖沓、保守的意思。
肯:岂肯。
感激;感动激发。
徒:只。
媕婀:无主见的意思。
敲火:指牧童无知,随便在石鼓上敲击时爆出火星,有损石鼓。
砺;磨擦。
著手:同“着手”,即用手。
摩挲:常指对文物古玩的抚摩,表示爱惜的意思。
销:熔化金属。
铄:指金属熔化。
就:趋向,归于。
六年:即元和六年(年)。
西顾:指西望石鼓所在地岐阳。
岐阳即岐山南面,山在长安、洛阳西,故称“西顾”。
空吟哦:空费心思的意思。
羲之: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俗书:沈德潜认为俗书是对古书而言,是时俗之俗,非俚俗之俗,不是贬意。
但就韩愈对石鼓文字的无比推崇来看,王羲之的书法自然会被他认为是俗的了,实含贬意。
趁姿媚:追求柔媚的姿态。
博白鹅:换白鹅。
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
一说是秦、汉、魏、晋、元魏、齐、周、隋;又说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收拾;指把散乱的会物收集起来。
这里是指把石鼓收集起来加以保存的意思。
则那:又奈何。
柄:权柄。
任:用。
柄任儒术:即重用儒学之士的意思。
崇丘轲:尊崇孔丘、孟轲。
论列:议论,建议。
悬河:比喻有辩才,即善于辞令。
《晋书·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说话)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止于此:到此为止。
其:将。
蹉跎:本指岁月虚度,这里作失意解,即白费了心思。
与前文的“空吟哦”意同,且相照应。

鉴赏

《石鼓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文经典的尊崇和个人才华的自信。这首诗通过描绘张生手持石鼓文并劝作者试作石鼓歌的情景,展开了一番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文化追溯。

诗中“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表达了诗人面对古代圣贤遗留下来的经典文物时的哀感与自卑。少陵指的是古代文学家杜甫,谪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李白的别称,这里用来泛指古代才子之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有限、难以承载前贤遗风的自嘲。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则是通过历史事件来表现石鼓文的重要性。这里讲述的是西周时期的重大事件,宣王用兵以平息国内外的动乱,诗人借此强调石鼓文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接下来的“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等句,则通过对古代宫廷盛况的描绘,以及狩猎活动中的壮观场景,来突出石鼓文所记载的历史事件之宏大和诗人个人的才艺。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表明了石鼓文是对后世的一种文化传承,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对石鼓文的精心选择与刻录的自信。

在接下来的部分,韩愈通过“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等句,描绘了古代碑文保存的艰难和神秘,以及对这些珍贵文献的保护与重视。同时,“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原文的尊重和精确复制的态度。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说明石鼓文具有深奥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则是对这些碑文保存状况的担忧以及修复过程中技术的展示。

诗人还通过“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等句,以富丽的笔触描绘了石鼓文所蕴含的神秘与美好,以及这些古代文献所象征的文化精神。

在后面的内容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表明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己作品的严苛要求。接着,“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则是通过孔子的形象来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热爱以及面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时的哀愍之情。紧接着,“忆昔初蒙博士徵,其年始改称元和”则是回忆往事,提及个人早年的求学经历。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韩愈通过“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等句,表达了对朋友、同僚之间文化交流与支持的感激,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于古代碑文研究的深入和细致。

接下来的内容,如“濯冠沐浴告祭酒,此生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祗载数骆驼”等,则是对石鼓文这类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这些碑文在传承过程中的重要性。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则通过祭祀活动来突出石鼓文的价值,而“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则是对朝廷对于文化教育的支持和个人在学习、研究上的投入。

最后,“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等句,则是对古代学术传承的景象,以及个人在学问上的沉潜和对碑文保存环境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文化遗产以及个人的文学才华与学术追求的描绘,展现了韩愈对于中国古典文献的深刻理解和无限赞美。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示儿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形式: 古风

示爽

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

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

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牵。

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

座中悉亲故,谁肯舍汝眠。

念汝将一身,西来曾几年。

名科掩众俊,州考居吏前。

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

时辈千百人,孰不谓汝妍。

汝来江南近,里闾故依然。

昔日同戏儿,看汝立路边。

人生但如此,其实亦可怜。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强颜班行内,何实非罪愆。

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

临分不汝诳,有路即归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记梦

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

挈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间。

我听其言未云足,舍我先度横山腹。

我徒三人共追之,一人前度安不危。

我亦平行蹋??,神完骨蹻脚不掉。

侧身上视溪谷盲,杖撞玉版声彭?。

神官见我开颜笑,前对一人壮非少。

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颏肘拄座。

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

壮非少者哦七言,六字常语一字难。

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诘盘。

口前截断第二句,绰虐顾我颜不欢。

乃知仙人未贤圣,护短凭愚邀我敬。

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

形式: 古风

龙移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