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

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

贪泉虽酌饮,未肯染脂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我曾抱着未经雕琢的宝石多次进献,悲伤的秋天突然让我发现已生白发。
十年来感叹命运不顺,即使有一条命也仿佛只是徒劳无功。
商业贸易连接了蛮荒之地的货物,公共田地被汹涌的海浪侵袭。
虽然我喝下了贪婪之泉的水,但绝不愿让自己的品德受到污染。

注释

抱璞:比喻未被发掘或利用的才能。
三献:多次进献,表示诚意。
悲秋:借秋景表达哀愁。
忽二毛:突然发现自己头发斑白,指年老。
嗟:叹息。
不调:命运不顺,仕途坎坷。
一命:指生命,引申为生涯。
徒劳:白费力气,没有成效。
互市:互通有无的市场。
蛮货:指边远地区的货物。
公田:政府所有的田地。
海涛:比喻大海的波涛,暗示风险。
贪泉:传说中能使人贪婪的泉水,比喻诱惑。
酌饮:小口品尝。
染脂膏:比喻沾染不良风气或利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仕途不顺和时代忧虑的心情。诗中“抱璞曾三献”形象鲜明,璞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常用来比喻官职或才华,这里暗示诗人有才华却未被赏识。“悲秋忽二毛”则描绘了岁月匆匆,年华老去的感慨。接着“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十年的辛勤工作并无成就的哀叹,也反映出个人命运与时代波动之间的关系。

下片“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可能是在描述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揭示了社会矛盾。最后两句“贪泉虽酌饮,未肯染脂膏”则表现出诗人虽然在物质享受中寻找慰藉,但仍保持着清醒和节制,不愿意过度沉迷。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个人与时代的矛盾冲突,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深刻的洞察。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章群下第东归

卓荦修词有古风,计偕西上剧飘蓬。

梁园失意三春月,闽岭思归一亩宫。

且喜还家仪舌在,莫嗟为客赵囊空。

九天下诏崇儒术,好绝韦编待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章频宰南昌

孺亭洪井古南昌,曾是梅仙试吏乡。

一邑弦歌荣制锦,几程鸡犬接维桑。

年深为客貂裘敝,秋晚还家菊径荒。

平昔题桥今遂志,且斟寿酒献高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职方彭员外惟节知韶州

仙经旧得还丹诀,郎位高分列宿光。

太守双旌指南越,使君千骑冠东方。

饮冰清白临遐俗,昼锦辉荣过故乡。

曾是重华张乐地,九韶闻处味应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馆中新蝉

碧城青阁好追凉,高柳新声逐吹长。

贵伴金貂尊汉相,清含珠露怨齐王。

兰台密侍初成赋,河朔欢游正举觞。

云鬓翠緌徒自许,先秋楚客已回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