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卓荦修词有古风,计偕西上剧飘蓬。
梁园失意三春月,闽岭思归一亩宫。
且喜还家仪舌在,莫嗟为客赵囊空。
九天下诏崇儒术,好绝韦编待至公。
这首诗作于宋代,作者杨亿,是一位擅长词艺且风格古朴的文人。全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卓荦修词有古风”,开篇即点明诗人的文学才能,其词作具有古典之美,这不仅是自我评价,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一种肯定。接下来的“计偕西上剧飘蓬”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无奈与困顿,"计偕"指的是计谋筹划,而"西上"可能暗示着朝廷的方向,也代表着仕途的艰难。"剧飘蓬"形象生动,飘蓬如同行云流水,无根无据,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漂泊感。
“梁园失意三春月”,诗人在这里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个人情感。梁园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孔融的别墅,而"失意"则指的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三春月"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易逝而自己又未能如愿以偿的一种哀伤。
“闽岭思归一亩宫”,这句中“闽岭”通常指的是福建地区,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隐居之所。"思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一亩宫"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有自己的小天地,可以安心居住。
“且喜还家仪舌在”,这句话里,“且喜”表示一种暂时的快乐和满足。"还家"意味着回到故乡或家庭,这里的“仪舌在”可能是指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坚守,即便是在归隐生活中,也不失其文学追求。
最后两句“莫嗟为客赵囊空。九天下诏崇儒术,好绝韦编待至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士大夫阶层的忠告和期望。"莫嗟为客"是不要悲叹自己是个过客,可能是在劝慰自己或他人保持本色,不因环境变迁而改变初衷。“赵囊空”则是一个历史典故,用来比喻那些徒有虚名无实才之辈。最后的两句通过对“九天下诏崇儒术”的肯定和对"好绝韦编待至公"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它通过对个人生活、文学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想。
不详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孺亭洪井古南昌,曾是梅仙试吏乡。
一邑弦歌荣制锦,几程鸡犬接维桑。
年深为客貂裘敝,秋晚还家菊径荒。
平昔题桥今遂志,且斟寿酒献高堂。
仙经旧得还丹诀,郎位高分列宿光。
太守双旌指南越,使君千骑冠东方。
饮冰清白临遐俗,昼锦辉荣过故乡。
曾是重华张乐地,九韶闻处味应忘。
碧城青阁好追凉,高柳新声逐吹长。
贵伴金貂尊汉相,清含珠露怨齐王。
兰台密侍初成赋,河朔欢游正举觞。
云鬓翠緌徒自许,先秋楚客已回肠。
藏室仙郎罢属辞,暑天驱传出京畿。
流年两鬓生华发,宰邑全家住翠微。
九折坂长须叱驭,三声猿苦莫沾衣。
金门荐鹗知音在,不到瓜时捧诏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