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泉图

空山落叶无人管,长林苍苍秋日短。

飞泉百尺堕空濛,下注寒潭作清浅。

淅沥如闻带雨来,飘摇忽被风吹断。

忆向山中初听时,乍近却疑身在远。

幽寻僻探始得之,毛发萧骚不容绾。

鹦鹉江洲竟趯翻,匡庐瀑布谁分剪。

世间奇胜自有地,应恨入山来已晚。

十年双袂京尘满,亦欲相从为一浣。

安得图中二老翁,芒鞋竹杖长为伴。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首句“空山落叶无人管”,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片荒凉而又自由的山林景象,落叶随风飘散,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寂静之中。接着,“长林苍苍秋日短”一句,将季节的更替融入景色之中,秋天的来临使得林木更加苍翠,而日光似乎也变得短暂,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

“飞泉百尺堕空濛,下注寒潭作清浅”描绘了山间瀑布的壮观景象,百尺之高的泉水跌落于空中,形成雾气缭绕的景象,最终注入深寒的潭水,呈现出清澈而深邃的画面。接下来,“淅沥如闻带雨来,飘摇忽被风吹断”则通过声音和动态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能听到雨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忆向山中初听时,乍近却疑身在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初听瀑布声时,感觉它既近又远,这种微妙的心理体验,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关系。随后,“幽寻僻探始得之,毛发萧骚不容绾”强调了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即使历经艰辛,也要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美景。

“鹦鹉江洲竟趯翻,匡庐瀑布谁分剪”通过类比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场景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最后,“世间奇胜自有地,应恨入山来已晚”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早些发现这些美景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十年双袂京尘满,亦欲相从为一浣”描述了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多年,内心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安得图中二老翁,芒鞋竹杖长为伴”则是诗人对能够与志同道合的老友一同漫步山林,享受自然之美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悼鹦鹉一首东阎允德吉士

翠笼高絓层轩举,中有珍禽解人语。

顾影频回席上灯,梳翎却避檐前雨。

左旋右转百态足,忽见昂藏为伛偻。

声名价重出比邻,婉娈情多向儿女。

耳娱目玩能几时,珠沈綵碎随尘泥。

玉环不系芳魂住,绣闼犹疑晓梦迟。

应怜握粟不自饱,吻渴肠空谁得知。

虚令宾客生顾盻,顿觉楹障无光辉。

忆昔携来陇山客,万壑千岩几朝夕。

都将妩色慰多愁,转使欢声成太息。

因思异物难豢养,颇似奇才遭挫抑。

君不见盐车千里驹,长饥至死无人惜。

形式: 古风

画马歌

唐家内厩多飞龙,五花队簇金芙蓉。

奚官引鞚供饲秣,退朝牵过明光宫。

丝绳百丈锁长柱,宛转雾鬣随风鬉。

银床玉瓶汲宫井,俯首下饮如渴虹。

气喷为云血成汗,意象矫矫腾高空。

当时监牧最得宠,襁褓小儿皆录功。

丹青画史极摹状,尚以骨肉分雌雄。

空将盛事作粉饰,万骑不到三川东。

千年粉墨出旧谱,乍可髣髴开元中。

今皇有道华夷通,敛武不耀兵戈锋。

祇应神骏饱刍菽,长在天闲十二重。

形式: 古风

钓鱼图为叶司徒公题

两舟同行如结邻,两翁相对各垂纶。

丝长水远意不极,俱是江湖閒散身。

倏无忽有时交诧,咫尺烟波不相借。

稚子牵丝似有情,前村问酒先论价。

江淮以南罾罟多,潇湘向上皆风波。

公家正住鱼龙窟,我兴却在沧浪歌。

沧浪歌长秋日短,野水寒天迷近远。

酒醒高堂看画图,黄芦瑟瑟江风满。

形式: 古风

题雁送邓宗周宪副

黄芦??鸣秋雨,北雁南征度江渚。

群分旅逐各有情,侧晲回看似相语。

啄者自啄飞者飞,忽然长叫入斜晖。

片时残梦断还续,千里关山归未归。

谁令岁序多反覆,转使道途成骨肉。

水有菰莼原有粟,犹胜鹪鹩一枝足。

我家旧在湘江东,十年秖住京尘中。

送君无限思乡意,昨夜南楼闻朔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