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闻李殿丞访别言己屡来不遇

萧条一陋巷,频日见马蹄。

归来稚子告,有客云将暌。

始知君其南,复叹我向西。

岂不怀念慕,吾亲书新赍。

曰吾五男子,爱惜无不齐。

所要立门户,安用同犬鸡。

龊龊守此客,驯驯恋此栖。

二季留左右,足以共挈携。

身许远就禄,幸又奉阿㜷。

今年还都下,路丧子与妻。

囊罄厌外役,进退类藩羝。

终当改江邑,傥得致音题。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一个荒凉简陋的小巷,每天都见到马蹄声频繁。
回家后,幼子告诉我,有客人来访,说你即将南行。
这才得知你要往南去,又感叹我自己正往西行。
怎能不深深思念和仰慕,我的亲人刚寄来新的书信。
信中提到我有五个儿子,他们个个都被爱护无微不至。
我们本想自立门户,何必像犬鸡一样随波逐流。
拘谨地守着这个家,依恋着这份安宁。
两个孩子留在身边,足以陪伴我一同前行。
我已答应远赴他乡求取功名,有幸还能侍奉母亲。
今年回到京都,却在路上失去了妻子和孩子。
囊中羞涩,对外界的劳役感到疲惫,进退两难如同被困的羊。
最终我希望能改变现状,如果能收到你的音讯就太好了。

注释

陋巷:简陋的小巷。
马蹄:马的蹄印,代指行人或消息。
稚子:年幼的孩子。
暌:分离,这里指离去。
江邑:江边的城市,可能指诗人要去的地方。
音题:书信或消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在傍晚回家时,得知好友李殿丞曾多次来访却未能相遇的场景。他身处简陋巷陌,日常可见马蹄声,反映出生活的萧条。听到孩子转述李殿丞的话,诗人得知朋友已南行,而自己则西去,不禁感慨万分。

诗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尤其是对五个儿子的爱护和期待他们能自立门户,不必如犬鸡般随波逐流。他决定放下个人的追求,专心陪伴家人,尽管生活困顿,甚至失去了亲人。诗人提到自己为了谋生远赴他乡,但如今不幸遭遇丧子丧妻的打击,感到进退维谷,如同被困的藩羝。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改变现状,回到故乡,期待有一天能与李殿丞再次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晚归闻韩子华见访

门外多车骑,后迹乱前踪。

谁识此来过,尘蹄重复重。

归有野仆言,恨不故人逢。

岂无肴酒设,所向乖所从。

未能一往见,懒拙其必容。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

少客两京间,熟游嵩与华。

归来宛溪上,厌往昭亭下。

何以厌昭亭,衰迟倦驱驾。

况复惭咏歌,嘉辞前有谢。

咀嚼在人口,甘美如食蔗。

方同陶渊明,苦语近田舍。

节行固不变,出处亦多怕。

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胯。

譬如故将军,尚被亭长骂。

不若守弊庐,读书至中夜。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晚泊观斗鸡

舟子抱鸡来,雄雄跱高岸。

侧行初取势,俯啄示无惮。

先鸣气益振,奋击心非愞。

勇颈毛逆张,怒目眦裂盰。

血流何所争,死斗欲充玩。

应当激猛毅,岂独专晨旦。

胜酒人自私,粒食谁尔唤。

缅怀彼兴魏,傍睨当衰汉。

徒然驱国众,曾靡救时难。

群雄自苦战,九锡邀平乱。

宝玉归大奸,干戈托奇算。

从来小资大,聊用一长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晚鸥

晴川带微阳,鸥鸟双飞去。

双飞如有归,并宿向何处。

汀寒雾羃历,永落沙沮洳。

不避近行舟,应知心寡虑。

形式: 古风 押[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