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鹳鸣于垤妇长叹,鸿渐于陆夫远征。
何似山亭闻鹤唳,无人静坐月三更。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与深沉的人情味,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首句“鹳鸣于垤妇长叹”,以鹳鸟在低矮的土堆上鸣叫,妇人长声叹息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类生活交织的氛围。鹳鸟的鸣叫与妇人的叹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与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次句“鸿渐于陆夫远征”,转而描绘鸿雁逐渐飞向陆地,丈夫远行的场景。鸿雁的迁徙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隐喻着人类社会中离别与思念的主题。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何似山亭闻鹤唳,无人静坐月三更。”则转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山亭中鹤唳的声音,与月夜下的寂静形成和谐的画面,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安宁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不详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灵宝生平爱虎头,每傍战舰系轻舟。
晚无书画真无益,洗手莫嫌寒具油。
正人一脉系安危,温公身事亦付医。
此身强健无著处,不如枕卧看儿嬉。
当时随例与黄金,不遣君王有悔心。
近使来传延寿死,回思终是汉恩深。
青冢千年恨不埋,琵琶马上几时回。
宇文高氏争雄日,突厥柔然献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