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时随例与黄金,不遣君王有悔心。
近使来传延寿死,回思终是汉恩深。
此诗《题昭君画卷五绝(其一)》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陆文圭所作。诗中借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评价的思考。
首句“当时随例与黄金”,描绘了昭君在被迫远嫁匈奴时的情景,她按照当时的惯例,得到了一些金银财宝作为陪嫁,这既是对她个人命运的无奈描述,也暗含了对当时制度的批判。
次句“不遣君王有悔心”,则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昭君的命运,强调她虽然被送出宫,但她的离去并未让君王后悔,这既是对昭君形象的一种美化,也是对君王决策的一种反思,暗示了君王的决定并非完全出于私情,而是受到政治考量的约束。
后两句“近使来传延寿死,回思终是汉恩深。”则通过引入新的事件——听说汉朝官员延寿已死,进一步深化了对昭君命运的思考。这一转折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也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汉朝恩德的怀念。通过对比昭君与延寿的不同命运,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评价的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巧妙串联,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历史事件复杂性的深入思考。
不详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青冢千年恨不埋,琵琶马上几时回。
宇文高氏争雄日,突厥柔然献女来。
国色娇娆画不如,风流二婿尽消渠。
阿承丑女无人聘,自挈衣装过草庐。
沉香宴罢索人扶,重向银屏睹雪肤。
一笑不偿千古恨,玉环当日倚阑图。
含章殿里雪中开,曾共君王索笑来。
著在荒蹊枯竹畔,可知准敕号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