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

流水渡涧秋泠泠,怒涛拍天风雨惊。

鸾锵鹤唳翻青冥,龙吟虎啸愁太阴。

连山遍野流空明,飘飘音乐张洞庭。

弹璈鼓簧吹雪笙,拊石击磬作天钧。

忽然昭文不鼓琴,幽幽又作吟风筝。

问童何如睡不应,起视月落天河倾。

乃知虚皇集万灵,风伯起舞苍穹伶。

世间郑卫聊足听,久笑舞此蓬莱音。

传伯技痒不可禁,篝灯起诵离骚经。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流水过涧声清冷,狂涛拍打天空风雨交加。
鸾鸟鸣叫鹤声嘹亮直冲云霄,龙吟虎啸令阴霾笼罩的大地充满哀愁。
连绵的山峦和广阔的田野映照着明亮的月光,飘荡的乐曲在洞庭湖上回响。
弹奏瑟、敲击簧片、吹奏雪笙,击磬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
忽然停止了昭文的琴声,转而低声吟唱,像风筝在空中飘摇。
询问童子为何不眠,他却未应答,起身看月亮已落下,银河倾斜。
这才明白虚无的君主汇聚万物之灵,风神起舞于苍穹之间。
世间俗世的音乐虽好听,但比起这蓬莱仙音,显得微不足道。
伯牙技痒难耐,点灯诵读《离骚》经书以抒发情感。

注释

泠泠:形容流水声清脆。
怒涛:汹涌的波涛。
鸾锵鹤唳:鸾鸟鸣叫,鹤声长鸣。
太阴:指月亮。
空明:形容月光皎洁。
昭文:古代对琴师的称呼。
吟风筝:比喻声音悠扬如风筝在空中飘荡。
天河倾:形容银河倒挂,月落如倾泻。
虚皇:道教中对至高无上的神仙的称呼。
蓬莱音:传说中的仙音,比喻高雅的音乐。
离骚经: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这里代指古诗经书。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松风》,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夜流水、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通过鸾鹤龙虎的意象,展现出天地间的宏大与神秘。流水渡涧声泠泠,仿佛音乐在空旷的山野间流淌,犹如在洞庭湖上奏响的仙乐。诗人运用各种乐器的比喻,如弹璈鼓簧、吹雪笙、击磬,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丰富和高雅。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到昭文停止了琴音,改而低声吟唱,如同风筝在夜空中飘荡,引人遐想。儿童的静默和月落银河的景象,更显出夜晚的寂静与深沉。诗人借此表达对虚无缥缈的皇者或仙界的敬仰,认为风伯在天空中起舞,象征着自然之力的韵律。

最后,诗人认为世间世俗的音乐虽然悦耳,但与这松风相比,显得不足挂齿。他点燃灯火,朗诵《离骚》这样的经典,表达了对高洁精神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泊三江口

潮寒闻雁声,野霁见虎迹。

眼中无故人,莽莽欲谁适。

当年此防秋,筑垒如铁壁。

哀哉不崇朝,遽此陵谷易。

土道蚀残砖,沙草埋折戟。

林墟稍亦集,农亩犹未辟。

人心嗜新乐,畴复念曩昔。

亭亭千尺塔,独立苍烟碧。

稽首塔中仙,此心如铁石。

形式: 古风

泊淮岸夜闻鬼语

北风行平林,芦叶响乾雨。

青燐走平沙,独夜鬼相语。

沉吟乍幽咽,怨哭倍酸楚。

遗脔乌鸢饱,滞魄狐兔伍。

白骨委飞霜,零落从草莽。

草死东风吹复生,骨枯东风吹不荣。

汝悲信悲不足诘,吾欲诘尔尔试听。

君不见刘项割鸿沟,又不见孙曹战赤壁。

回头万事晓云空,石马荒荒土花碧。

世间倘有长生药,蓟子白云丁令鹤。

霸城相见悲铜狄,华表归来叹城郭。

汝不见兴与衰,又不忧寒与饥。

濠上之叟不汝欺,汝有至乐尔不知。

呜呼人生何苦尔何乐,人生羡汝不可学。

形式: 古风

泊雷江口

解缆风雨息,傍晚复大吼。

浪如雪山来,船作骑马走。

鱼龙欲作势,问予惊怖否。

那知狂书生,有胆大如斗。

庄周论天地,我见仅如缶。

可怜一勺多,浩荡夸己有。

大方付一笑,河伯亦俯首。

天开镜面平,荡桨泊江口。

新月照船窗,烹鱼酝我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虎溪三笑图

阴壁掺苦竹,秋池淡芙蓉。

二老庐山间,风味夙昔同。

亦有栗里人,心事黄花丛。

囊中无一钱,眼底四海空。

羲皇未渠惬,上与无怀通。

众羽集新条,云霄一冥鸿。

净社亦可人,念尔名教宗。

博酒空勤渠,攒眉一声钟。

苍苔片石在,醉卧空山中。

良辰入奇怀,杖屦閒相从。

偶然出岫云,倏尔风飘蓬。

虎溪有严禁,讵敢待此翁。

行行不知远,大笑分西东。

风流一时散,千载留高踪。

溪光与山色,隐隐尚笑容。

笑意果何如,画史安能穷。

按图付一嘿,翳景生长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