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其四)

嵩箕有奇姿,出云何悠然。

云山足佳处,留客今几年。

有子罢读书,求种山间田。

栗里愧渊明,香山惭乐天。

二老已古人,相望云泥悬。

得酒邀月来,对影空自怜。

摄衣欲起舞,稚子不须牵。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自我反思。开篇“嵩箕有奇姿,出云何悠然”,以嵩山和箕山的奇丽景色,引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心境。接着“云山足佳处,留客今几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似乎在说,这样的美景足以留住每一个过客的心。

“有子罢读书,求种山间田”两句,转而关注到家庭生活,描述了一位儿子放弃学业,选择在山间耕作的情景。这种选择或许是对传统读书人道路的另类解读,也可能是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栗里愧渊明,香山惭乐天”则通过对比陶渊明和白居易两位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反省与谦逊。这里“栗里”和“香山”分别指代陶渊明的隐居之地和白居易的别号,诗人以之自比,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对现实的自省。

“二老已古人,相望云泥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将自己与古代文人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审视,强调了时间与距离带来的差距,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理想生活之间的距离感。

最后,“得酒邀月来,对影空自怜”两句,诗人借助酒、月、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超脱的氛围。他邀请月亮共饮,对着自己的影子自怜,既表现了内心的寂寞,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摄衣欲起舞,稚子不须牵”则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想要起身起舞,表达内心的喜悦与释放,而“稚子不须牵”则暗示了对子女的关爱与放手,希望他们能够自由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个人生活的反思、历史人物的对比以及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对现实的自省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37)

赵元(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 字:宜之
  • 号:愚轩居士
  • 籍贯:定襄

相关古诗词

喜霁

片段溪云破,纵横野水淙。

人閒泥塞路,蝇动日烘窗。

绕壁苔痕满,侵阶树影双。

还思酿新黍,瓮面挹秋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诗送辛敬之东归二首(其一)

风埃憔悴旧霜袍,老去新诗价转高。

橡栗漫山犹可煮,不须低首向儿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诗送辛敬之东归二首(其二)

文章无力命有在,一点浩然天地閒。

风雪满头人不识,又㩦诗藁出西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修城去

修城去,劳复劳,途中哀叹声嗷嗷。

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

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

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

一朝敌至任推击,外无强援中不支。

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

敌兵出境已踰月,风吹未乾城下血。

百死之馀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

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

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

君不见得一李绩贤长城,莫道世间无李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