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笋峰

天下名山说武夷,高峰晴树碧云齐。

望穷石鼎疑无地,行到山根却有梯。

茅屋成村多卜隐,草书悬壁半留题。

几时扫断红尘路,一叶渔舟九曲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说到天下著名的山,首推武夷山,晴天里峰顶的树木与碧空的云彩相映成趣。
站在高处望去,石鼎似的山峰似乎没有尽头,走到山脚却发现有阶梯相连。
简陋的茅屋聚集成村庄,许多隐士在此占卜居住,墙壁上挂着草书,还留有他们的题诗。
何时能扫除红尘烦恼,驾一叶小舟在九曲溪中悠然漂流。

注释

名山:著名的山。
武夷:中国福建省的一座名山。
高峰:山峰的顶部。
石鼎:形状似鼎的山石。
卜隐:占卜以决定隐居。
草书:用草书写的文字。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
渔舟:捕鱼的小船。
九曲溪:武夷山的一条著名溪流,因曲折而得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邱攀桂所作的《接笋峰》,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和隐逸之风。首句"天下名山说武夷"开门见山,点出武夷山在中国名山中的地位。接着"高峰晴树碧云齐",通过描绘山顶的晴空和翠绿的树木与蓝天白云相映,展现出山势的峻峭和景色的清幽。

"望穷石鼎疑无地,行到山根却有梯",这两句运用了对比和想象的手法,暗示山势险峻,仿佛石鼎般直插云霄,但又在山脚处发现阶梯,暗示攀登之路虽难,但并非无法抵达。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

"茅屋成村多卜隐,草书悬壁半留题",进一步描绘了山中隐居生活的场景,简陋的茅屋聚集成村,显示出隐士们的生活状态,而墙壁上挂着的草书,增添了文化气息,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

最后两句"几时扫断红尘路,一叶渔舟九曲溪"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归隐山林的理想,希望有一天能扫除心中的纷扰,驾一叶小舟在九曲溪中悠然生活,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和隐逸氛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情感追求。

收录诗词(1)

邱攀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方氏故居

偶分鱼竹到稽山,处士林泉一望间。

岁月自随流水远,姓名长与白云闲。

鉴中人去荒遗迹,溪口僧来写旧颜。

何日放船访岩薮,吾门高第约跻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重过京口

今春扬子渡,江柳拂人头。

转面庭帏远,伤心岁月流。

练塘荷芰晚,甘露黍禾秋。

此日南归路,云閒醉寿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吴处厚

流年直是隙中驹,别后情怀懒似疏。

天上又颁新岁历,床头未答故人书。

殷勤鱼雁功曹檄,狼藉杯盘上客鱼。

好在仲宣家万里,从军苦乐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程给事知越州

澄江渺渺豫章楼,曾是双旌再岁留。

五马解鞍方北上,万艘蜚栗又南游。

说棠重到清阴在,埋剑将磨异气浮。

求得公閒且行乐,即看华发满人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