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实夫画

随处山泉著草庐,底须松竹掩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画里孤帆未是归。

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

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题于王实夫画作的一首诗。诗人以画中景象为引,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游子生活的感慨。首句“随处山泉著草庐”描绘了画面中的简朴居所,紧邻山泉,显示出隐逸的生活气息。次句“底须松竹掩柴扉”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松竹掩映的柴扉更显宁静。

“天涯游子何曾出?”诗人想象画中人物仿佛是天涯游子,虽然身处画中,但并未真正离开尘世。接下来,“画里孤帆未是归”暗示了游子的漂泊不定,即使画中的孤帆似乎在航行,也并非真正的归途。“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两句,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山峰和烟雾缭绕的春寺,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意境,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

最后,诗人以“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眼前这幅画作的深深怀念,将思绪寄托在辰阳的远望和翠微山色之中。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既是对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心境的抒发。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赠潘给事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

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

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

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登阅江楼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实夫韵

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岩瀑随风杂钟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形式: 七言绝句

喜雨三首(其三)

吹角峰头晓散军,横空万骑下氤氲。

前旌已带洗兵雨,飞鸟犹惊卷阵云。

南亩渐忻农事动,东山休共凯歌闻。

正思锋镝堪挥泪,一战功成未足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