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戏和仲殊己未四月二十七日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

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

杏落金丸,荷抽碧筒,景物挨排却。

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筼箨。

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

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

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

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夏日的热风消退,我独自走向绿荫深处,举杯小酌。
庭院中鸟鸣声悄然,阳光悄悄穿过红色帘幕。
杏花落下如金丸,荷叶抽出绿色的茎秆,景色依次展现。
在空荡的檐下长啸,世间纷扰如菌簟和竹席般远离。
无需再问那雪藕和丝蒲,佩兰和钿艾的旧梦已搁置。
只有黄莺在此时歌唱,如同约定的笙簧旋律。
划着短桨穿越双溪,握着小锄漫步三径,归乡的计划还寄托给谁。
估计连猿猴和仙鹤,近来也因离别而哀怨。

注释

飙:热风。
绿阴:绿色的树荫。
孤酌:独自饮酒。
朱箔:红色的帘幕。
挨排:依次排列。
菌簟:用菌类编织的席子。
筼箨:竹子的笋壳。
雪藕:洁白的藕。
佩兰:香草名,象征高洁。
离索:离别、孤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画面,诗人在深绿的树荫下独自品酒,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诗中通过“啼鸟一声庭院悄”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连鸟鸣的声音都变得柔和而低沉。日影移动,时间在平静中流逝。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如“杏落金丸,荷抽碧筒”,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同时,“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筼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

“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放弃,心中虽有旧梦,但皆已被时间掩埋。

“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这一句,是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寄托,通过对花草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两句“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则是诗人对于归宿的思考和对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再和

为嫌涂抹,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

非粉非酥能样别,只是凌波仙女。

隋沼浓妆,汉池冶态,争似沧浪浦。

净鸥洁鹭,有时飞到佳处。

梦绕太华峰巅,与天一笑,不觉跻攀苦。

十丈藕船游汗漫,何惜浮生孤注。

午鼓惊回,依然尘世,扑簌疏窗雨。

起来寂寞,倚阑一饷愁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三和

白蘋影里,向何人可话,平生心素。

月魄冰魂凝结就,犹薄湘妃洛女。

吴沼芙蓉,陈陂菡萏,散入玄珠浦。

采花蜂蝶,雾深都忘归去。

堪笑并蒂霞冠,双头酡脸,只为多情苦。

空遣隔江游冶子,撩乱心飞目注。

同出泥涂,独标玉质,不是曼陀雨。

风清露冷,有人长自迟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咏白莲用宝月韵

一般妙质,笑乐天、夸诧小蛮樊素。

万柄参差罗翠扇,全队西方靓女。

不假施朱,也非涂碧,所乐惟幽浦。

神仙姑射,算来合共游处。

一任冶妓秾姬,采莲歌里,尽是相思苦。

花气荷馨清入骨,长傍银河东注。

月澹风轻,雾晞烟细,忽洒霏微雨。

此时心事,美人泽畔停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四和

天然皓质,想当年此种,来从太素。

一点红尘都不染,罗列蟾宫玉女。

色压薝林,香欺兰畹,肯向闻筝浦。

灵龟千岁,有时游漾其处。

应念社结庐山,翻嗤靖节,底事攒眉苦。

纽叶为盘花当盏,有酒何妨频注。

太液波边,昆明池上,岂必沾金雨。

从教同辈,为他皦皦凝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