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萧古原上,景物感离肠。
远峤收残雨,寒林带夕阳。
溪声迷竹韵,野色混秋光。
吟罢还西望,平沙起雁行。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原野上的动人景象,诗人站在萧瑟的古原之上,被眼前的景致触动了离别之情。远处的山峦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晰,而寒冷的树林披上了夕阳的余晖,增添了凄美的氛围。潺潺溪水的声音与竹林的韵律交织在一起,野外的色彩与秋日的光线交融,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诗人吟咏完毕,回首西望,只见平沙之上一行大雁正展翅飞翔,这画面不仅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也寓含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原野的静美,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洪府多佳致,师今欲此行。
寒山连楚远,白浪浸吴平。
烟雨经秋迥,霜鸿入夜鸣。
到时春未暮,闲听鹧鸪声。
岁晚乱山外,野望谁能同。
寒沙明夕照,败叶惊西风。
孤烟暝汀树,霜气高秋空。
徘徊念前事,旅恨良难穷。
轺车南去咏江天,闲忆群贤倍黯然。
御水莎青孤立鹭,宫槐烟冷数声蝉。
石渠吏散帘风静,凤阙云归霁景鲜。
幽致不知何日共,思君唯赋帝京篇。
苔石半寥落,坐来生远愁。
故人应罢钓,寒叶自惊秋。
村隔平沙暝,江和暮霭流。
徘徊不能去,此处有扁舟。